【摘 要】
:
在石油石化含油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油泥,属于危险固体废弃物,成分复杂,乳化严重,其脱水干化处理是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的瓶颈,已成为石油石化企业可持续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难题。本论文针对新疆油田重油开发公司91污水站经过离心脱水后的含油浮渣,以同步实现油泥脱水减量和回收矿物油为目标,探索设计了水热调质脱稳、闪蒸与机械脱水等联用处理工艺,确定了水热处理最佳工况参数为:170℃,反应30 min,搅拌速度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石油石化含油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油泥,属于危险固体废弃物,成分复杂,乳化严重,其脱水干化处理是处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的瓶颈,已成为石油石化企业可持续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难题。本论文针对新疆油田重油开发公司91污水站经过离心脱水后的含油浮渣,以同步实现油泥脱水减量和回收矿物油为目标,探索设计了水热调质脱稳、闪蒸与机械脱水等联用处理工艺,确定了水热处理最佳工况参数为:170℃,反应30 min,搅拌速度150 r/min;最佳冷却方式为闪蒸;最优机械脱水方式为离心脱水。以最佳工艺条件水热减量处理后,含油浮渣的含水率可以降至50%左右,其减量率达55%以上。以SEM及EDS、粒度、FTIR、四组分等分析技术对水热处理前后油泥絮体的结构表征和组分测定,推断出油泥絮体中的结合水转化为自由水或间隙水,脱水性能得到大幅提升;分离液中有机物浓度高,水热残渣中Ca2+等元素含量大幅降低,证实油泥中部分无机盐和有机物发生溶解;闪蒸回收的油中轻质组分含量高,气体中CO2和低碳烃的组分含量大表明有机物发生了裂解和水解反应。水热法是一项很好的高含水油泥调质脱稳技术,不仅可提高含水油泥的脱水性能,还实现了矿物油的有效回收,利于后续的脱水干化处理。
其他文献
精对苯二甲酸简称PTA,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材料。其主要用于聚酯树脂、聚酯纤维和绝缘漆等产品的生产。在PTA生产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有芳香族化合物的有机废水,该废水具有污染物浓度高、水质水量波动大、p H值变化幅度大、出水水温较高等特点,同时,废水中所含有的芳香类有机污染物生物毒性强,直接排放对自然环境的危害极大,必须经过有效的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其中,对苯二甲酸(TA)和对甲基苯甲酸(PA)被普遍
页岩气(油)开采行业每年排放出大量油基钻屑,给生态系统和环境带来了危害,因此,急需开发一种环保、高效的工艺技术来处理未达标排放的油基钻屑。本文分析了国内外油基钻屑处理技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将CO2刺激型开关溶剂N,N-二甲胺基乙酯用于油基钻屑的石油类回收处理。在CO2开关溶剂优选、除油装置的工艺优化、开关溶剂处理油基钻屑的反应机理、除油装置的工艺分析及中试装置设计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针对油
石油化工企业污水处理场在运行过程中隔油池底泥、气浮池浮渣以及生化池中剩余活性污泥,统称为“三泥”。“三泥”由于固体颗粒细小、乳化严重、污染物成分复杂,使其处理处置难度大。而且,随着工业的迅猛发展,“三泥”的产生总量不断增加,如何高效清理存量、处理增量已经成为炼厂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广东沿海某炼厂生产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三泥”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理化性质,并进行预处理和电解实验参数的研究探索,然后根据
原位制备H2O2的电-Fenton技术因其在难降解有机污水的处理方面独特的优势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中阴极材料、催化剂和反应器是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开展了阴极材料筛选与改性研究、电-Fenton系统反应条件优化研究、空气阴极电-Fenton反应器构建和非均相Fe-C催化剂等研究,评价了电极原位制备H2O2性能和苯酚污水的降解效果。炭黑(CB)和碳纳米管(CNT)改性活性碳纤维(ACF)、碳毡
非常规气普遍采用水力压裂开采。但开采后采出水经过简单处理后回注入地层,因配伍性不佳可能引发高无机盐或重金属污染以及地质变化。本文针对回注水离子强度、pH值、层位内的温度等因素采用室内静态和动态实验、数值模拟等手段,模拟实际注入过程反应条件,预测可能发生的污染。静态实验的结果显示,砂岩矿物对重金属钡离子有一定净化作用,温度、水岩比升高、pH值降低、二价阳离子存在对净化效果有负影响。TDS升高到300
炼厂废水、废渣和废气(三废)排放及事故性泄漏难免会致使大量有机污染物进入土壤,从而导致炼厂及其周边的地下水受到污染。相比传统化学氧化技术,过硫酸盐高级氧化技术具有成本低、效率高、范围广等优点。但是,在反应过程中,由于过硫酸盐常温下分解速率低,氧化反应较为缓慢。因此,选取合适的过硫酸盐催化剂,优化其活化方式,提高其对目标污染物降解效率的研究已成为该项技术发展的热点之一。首先,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可以同时
为实现工业烟气的高效脱硫脱硝,本文采用臭氧氧化-碱液吸收工艺,用化工模拟软件Aspen Plus对该工艺过程进行了模拟与分析:首先,从前人的相关研究已经知道,臭氧氧化工艺适用于较低温度,利用化学反应平衡理论对该结论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臭氧氧化工艺适宜在150℃以下的较低温度下进行。其次,对O3氧化-Na OH吸收工艺展开研究,采用平推流反应模型和幂指型函数动力学作为氧化模型,研究了烟气温度、NO初
当前工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长引发了严重的能源短缺和环境危机。光催化技术因不仅可直接将太阳能转化为绿色清洁的可持续能源,并且还可以在阳光照射下分解有机污染物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上述应用要求光催化剂具有吸收范围宽、长期稳定性好、电荷分离效率高、氧化还原能力强等特点。不幸的是,单组分光催化剂往往很难同时满足所有这些要求。构建人工多相Z-scheme光催化体系模拟自然光合作用过程,克服了单组分光催
纳滤(NF)膜技术常应用于污水及回用水中微量有机物的截留,对保障水资源利用和回用水中微量有机物安全具有重大应用意义。界面聚合法简单易操作,是复合NF膜常用的制备方法,但界面聚合调控过程对膜性能及微量有机物截留特性的影响还不明晰。本实验在聚哌嗪酰胺NF膜的制备基础上,对其界面聚合过程进行调控,探究其对NF膜性能和三种微量有机物(卡马西平、磺胺嘧啶和心得安)截留性能的影响。(1)在界面聚合水相中加入不
CO2的大量排放是温室效应加剧的重要原因,因此吸附和转化CO2对减缓温室效应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催化CO2与端炔羧化合成炔酸,以及催化CO2,端炔与氯代物羧化偶联合成羧酸酯是CO2催化转化研究的重要领域。在本课题的研究工作中,构建了以一种三嗪环交联骨架材料(Covalent Triazine Framework)为载体,通过担载一定比例的纳米银颗粒(Ag NPs),合成了多相催化剂Ag NP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