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山西省大学生健康行为状况及其与成就动机、家庭环境情况和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探索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提出提升大学生健康行为的策略和相应措施。通过对大学生成就动机和健康行为关系的研究,探讨两者可能存在的关系,通过培养大学生积极的成就动机,改变和培养大学生健康行为模式,为高校人才培养以及促进大学生健康行为教育提供现实可靠的依据。方法:调查山西医科大学、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中医学院四所高校的650名全日制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大学生健康行为调查问卷、大学生成就动机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以及家庭环境量表进行现场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研究和分析性研究的方法分析大学生健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50份,回收率为98.15%,有效率为95.4%。本次调查在校大学生男生247人(39.8%),女生373(60.2%),医学类学生335人(54.0%),非医学生285(46.0%);(2)本次调查263人(42.4%)健康行为得分小于102分,357(57.6%)得分大于等于102分,从总体来看,大学生健康处于中上水平。四个维度的中,学习相关行为得分最高,其余依次为个人生活习惯、人际支持行为和压力管理行为,各维度得分分别为33.67±5.30、31.01±5.09、21.15±3.24、16.24±3.02。在人际支持行为方面,家庭所在地为“城市”的被调查者得分高于“乡镇或农村”,独生子女得分低于非独生子女,医学专业得分低于非医学专业(P<0.05);在压力管理行为方面,男生的得分高于女生(P<0.05)。在个人生活习惯方面,女生的得分高于男生(P<0.05)。在学习相关行为方面,非医学专业的得分高于医学专业(P<0.05)。(3)大学生成就动机的总得分为2.46±8.87,其中追求成功、避免失败的得分分别为50.68±6.82、49.7±7.37;大学生健康行为与成就动机及其两个维度:追求成功、避免失败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12、0.571、0.272(P<0.01)。(4)大学生健康行为与家庭环境及其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道德宗教、组织性、矛盾性呈弱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212、0.245、0.535、0.140、0.122、0.526、-0.117(P<0.01)。大学生健康行为与人格特征无关(P>0.05)。(5)大学生健康行为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追求成功、回避失败、情感表达、组织性、N神经质为大学生健康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其OR值分别为1.186、1.044、1.798、1.696、1.165。结论:(1)本次调查大学生健康行为整体处于中上水平,其中学习相关行为最好,其余依次为个人生活习惯、人际支持行为和压力管理行为,提示当代大学生的压力管理能力有待提高。(2)被测对象的总体成就动机偏低,回避性成就动机水平太高是导致成就动机水平偏低的主要原因,这对于大学生的学业、健康和个人前途,以及整个企业、社会、民族和国家的长远发展和进步都是相当不利的。(3)大学生健康行为与成就动机、家庭环境等因素有关,提示需要更积极的与健康危险行为相对应的健康促进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