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调强放疗同步化疗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及局控率和生存率;探究患者不同营养状况、不同炎症反应指标对治疗相关毒副反应的影响;探讨局控和生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放疗科收治自2006年4月~2014年4月行调强放疗同步化疗的食管癌患者338例。中位年龄61岁(42-75岁);男性243例(71.9%),女性95例(28.1%);非手术分期Ⅰ期29例(8.58%),Ⅱ期170例(50.30%),Ⅲ期139例(41.12%);鳞癌330例,腺癌4例,腺棘细胞癌2例,小细胞癌2例;颈段27例(8.0%),胸上段115例(34.0%),胸中段162例(47.9%),胸下段34例(10.1%)。全组患者均接受调强放疗,GTV处方剂量45Gy~66Gy,中位剂量60Gy,1.8~2.2Gy/次,1次/日,5次/周。全组患者FP方案化疗271例,TP方案化疗51例,DP方案化疗3例,EP方案化疗2例,单药顺铂4例,口服替吉奥3例,单药氟尿嘧啶2例,单药紫杉醇2例。观察全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和1、2、3、5年局控及生存情况;分析临床特征因素(性别、年龄、病变部位、造影长度、CT扫描最大横径、GTV体积、T分期、N分期及临床分期),放疗相关因素(放疗剂量、有无同期整合加量、放疗天数),化疗相关因素(不同化疗方案、放疗同期化疗周期数、有无巩固化疗、总化疗周期数),近期疗效,营养状况(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水平、白蛋白(albumin,ALB)水平、总淋巴细胞计数(total lymphocyte count,TLC)水平),有无贫血,炎症反应指标(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lymphocyte ratio,PLR))对局控率及生存率的影响;并分析不同营养状况、不同炎症反应指标对治疗相关毒副反应的影响。结果:1、全组患者放疗结束获完全缓解(CR)99例(29.3%),部分缓解(PR)234例(69.2%),未缓解(NR)5例(1.5%),总有效率(CR+PR)为98.5%。全组患者发生急性血液系统毒副反应共278例(82.24%),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共223例(66.0%),急性放射性肺炎共110例(32.5%)。Kaplan-Mierer法推算全组患者1、2、3、5年局控率分别为77.3%、67.4%、62.0%、55.6%,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73.5%、53.1%、41.6%、26.1%,中位生存期为24个月。228例死亡患者中死于局部未控或者复发者76例(33.3%),远处转移者58例(25.4%),局部治疗失败合并转移者31例(13.6%)。2、全组局控率和生存率亚组分析显示:临床特征因素:(1)女性患者1、3、5年局控率及生存率显著高于男性(χ2=4.338,P=0.037和χ2=5.581,P=0.018)。(2)年龄<65岁组与年龄≥65岁组1、3、5年局控率及生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χ2=0.000,P=0.986和χ2=1.044,P=0.307)。(3)颈段、胸上段、胸中段及胸下段四组患者1、3、5年局控率差异统计学无显著意义(χ2=2.437,P=0.487);但1、3、5年生存率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χ2=10.884,P=0.012),颈段>胸上段>胸中段>胸下段。(4)造影长度<5cm组及≥5cm组1、3、5年局控率及生存率统计学比较无差异(χ2=0.349,P=0.554和χ2=2.037,P=0.153)。(5)CT扫描最大横径<4cm组及≥4cm组1、3、5年局控率及生存率统计学比较无差异(χ2=1.494,P=0.222和χ2=2.299,P=0.129)。(6)GTV<48.5cm3组1、3、5年局控率和生存率高于≥48.5cm3组,统计学差异显著(χ2=4.603,P=0.032和χ2=6.911,P=0.009)。(7)T1、T2、T3、T4各组1、3、5年局控率及生存率统计学差异均显著(χ2=8.656,P=0.034和χ2=15.185,P=0.002)。(8)N0、N1、N2各组1、3、5年局控率未见统计学差异(χ2=3.050,P=0.218);其1、3、5年生存率比较统计学差异有意义(χ2=8.262,P=0.016)。(9)临床分期Ⅰ期、Ⅱ期、Ⅲ期各组1、3、5年局控率比较接近统计学差异(χ2=5.317,P=0.070);1、3、5年生存率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χ2=15.331,P=0.000)。放疗相关因素:(1)GTV处方剂量≥60Gy组1、3、5年局控率和生存率高于<60Gy组,统计学差异显著(χ2=7.522,P=0.006和χ2=6.132,P=0.013)。(2)同期整合加量组和常规分割组1、3、5年局控率和生存率差异统计学均无显著意义(χ2=0.014,P=0.907和χ2=0.014,P=0.905)。(3)放疗天数<45天组与≥45天组比较1、3、5年局控率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意义(χ2=0.133,P=0.715),但<45天组1、3、5年生存率较≥45天组有显著提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χ2=6.008,P=0.014)。化疗相关因素:(1)FP方案组、TP方案组1、3、5年局控率和生存率比较统计学未见显著差异(χ2=0.243,P=0.622和χ2=0.391,P=0.532)。(2)同期1周期组和同期2两周期组1、3、5年局控率和生存率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意义(χ2=0.275,P=0.600和χ2=0.868,P=0.352)。(3)行巩固化疗组与未行巩固化疗组1、3、5年局控率和生存率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意义(χ2=0.738,P=0.390和χ2=1.017,P=0.313)。(4)总化疗周期数<4周期组与总化疗周期数≥4周期组1、3、5年局控率及生存率统计学均有显著差异(χ2=4.885,P=0.027和χ2=14.940,P=0.000),≥4周期组局控率及生存率较高。近期疗效:CR组1、3、5年局控率高于PR组,但统计学差异不显著(χ2=0.787,P=0.375);CR组1、3、5年生存率高于PR组,统计学差异显著(χ2=3.961,P=0.047)。营养状况:(1)BMI正常组1、3、5年局控率和生存率高于低BMI组,统计学差异显著(χ2=9.233,P=0.002和χ2=6.378,P=0.012)。(2)ALB正常组1、3、5年局控率和生存率高于低ALB组,统计学差异显著(χ2=20.159,P=0.000和χ2=15.140,P=0.000)。(3)TLC正常组及低TLC组1、3、5年局控率和生存率比较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意义(χ2=4.126,P=0.248和χ2=1.124,P=0.771)。(4)非贫血组1、3、5年局控率和生存率高于贫血组,但统计学比较差异不显著(χ2=0.658,P=0.417和χ2=3.076,P=0.079)。炎症反应指标:(1)低NLR组(<2.8)和高NLR组(≥2.8)1、3、5年局控率和生存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χ2=1.482,P=0.224和χ2=0.023,P=0.880)。(2)低PLR组(<134)和高PLR组(≥134)1、3、5年局控率及生存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χ2=0.380,P=0.508和χ2=0.000,P=0.983)。3、全组不同营养状况、不同炎症反应指标相关毒副反应分析:不同营养状况:(1)BMI正常组和低BMI组血液系统毒副反应、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统计学均未见显著差异(χ2=3.544,P=0.471和χ2=5.059,P=0.281和χ2=4.557,P=0.207)。(2)ALB正常组和低ALB组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χ2=9.712,P=0.046);血液系统毒性反应和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未见显著差异(χ2=4.679,P=0.322和χ2=4.084,P=0.395)。(3)TLC正常组、TLC轻度低下组、TLC中度低下组和TLC重度低下组血液系统毒性反应及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统计学差异显著(χ2=30.157,P=0.003和χ2=39.495,P=0.000),放射性食管炎无显著差异(χ2=10.091,P=0.608)。(4)贫血组和非贫血组放射性食管炎统计学差异显著(χ2=17.558,P=0.002),血液系统毒性反应,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统计学未见显著差异(χ2=5.184,P=0.269和χ2=4.507,P=0.342)。不同炎症反应状况:(1)高NLR组和低NLR组放射性食管炎统计学差异接近显著意义(χ2=9.168,P=0.057),血液系统毒性反应、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统计学差异不显著(χ2=1.653,P=0.799和χ2=4.771,P=0.312)。(2)高PLR组和低PLR组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统计学差异有意义(χ2=11.260,P=0.024),血液系统毒性反应、放射性肺炎发生率统计学差异不显著(χ2=7.332,P=0.119和χ2=2.489,P=0.647)。4、全组局控率、生存率及治疗相关毒副反应影响因素分析:Cox局控多因素分析显示BMI水平、ALB水平是局控的独立影响因素;Cox生存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病变部位、总化疗周期数是总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不同ALB水平组、有无贫血组、不同PLR水平组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差异具统计学意义,不同NLR组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差异接近统计学意义;不同TLC水平组血液系统毒性反应和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1、食管癌行调强放疗同步化疗疗效肯定,毒副反应在患者可耐受范围内;2、病变位于颈段、胸上段者生存率优于胸中段、胸下段者;GTV体积较小者局控率及生存率较高;临床分期Ⅰ期、Ⅱ期患者生存率高于Ⅲ期患者;3、GTV处方剂量≥60Gy局控率及生存率均高于<60Gy组,放疗天数<45天组较≥45天组生存率提高,建议放疗剂量≥60Gy并减少放疗期间治疗中断;4、化疗总周期数推荐≥4周期,FP方案与TP方案化疗局控率及生存率未见显著差异,放疗同期化疗周期数及是否巩固化疗亦未见显著差异;5、BMI正常组和ALB正常组局控率和生存率较高;低ALB组和贫血组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较高;TLC低下组急性血液系统毒性反应、放射性肺炎发生率较高;放疗前NLR水平及PLR水平较高者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较高;6、BMI水平、ALB水平是局控的独立影响因素;性别、病变部位、总化疗周期数是总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