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左传》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赡的编年体史书,不仅具备很高的史学价值,也具备极高的文学研究价值。《左传》中有30处有关于梦的记录,这些内容往往由梦由、梦境、占筮、遵验、梦果等五个基本结构组成,其内涵深遽,意蕴丰富,耐人寻味,本文姑且称之为梦现象,这些梦现象的文化内涵、艺术特色及其影响是本论文的研究内容。本文对《左传》一书中涉及的梦现象进行概说,不仅按照内容进行大致分类和整理,而且从中概括出这些梦现象的典型性,即一是显示社会权威地位与话语权,二是具有现实功用与目的性。《左传》的作者对于梦现象的认识揭去了梦的神圣面纱,天命意识淡化,关注的焦点向人的活动转移。本文还将这些梦现象的建构规律呈现出来,具体表现为其文化内涵及功用,主要是附会政治需要,实施人文教化以及表达人臣理想;其建立了一套文化叙事系统,表达了人们敬德以受命的天命观、福祸观和统治阶级礼以治民的道德观,巫史融合的生命观。从文化审美角度观照,《左传》记梦属于作者政治理想的心理表征,是个人愿望借助虚拟现实的手段的一种表达,充满了超越现实的狡黠智慧。在具体叙述中,《左传》调动了多种手段: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虚实相生的意境营造,纵横开阖的叙事结构、因果互现的伏笔照应,层出不穷。尤其是作为一部史书,《左传》继承了《春秋》的笔削风格,运用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寓意褒贬,使内容在丰富性、生动性的基础上,更加客观地保留了历史的信息。本文在研究《左传》梦现象上力求有所创新,跳出仅就艺术特色和心理学关联来研究梦现象的拘囿,关注梦现象文化审美和文化叙事。从春秋时期人们对鬼神的信仰,对巫术的膜拜、对梦验的笃信等文化背景出发,思考和探究梦现象的内涵及功用,揭示古代文学中梦现象的深刻意蕴,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认同感。同时,运用溯源法追根溯源,厘清传统文化中梦现象的发展脉络。运用文化学研究方法,探究蕴于梦现象之中的文化认同的潜在思维编码。运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揭示梦作为仪式语言对社会整合的规范化叙事的作用。运用阐释学研究方法,探讨《左传》梦现象建构的意义及其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