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犁是一名从抗日战争的烽烟中走过来的革命作家,创作跨越现当代,一生著作如他自己所说有“短篇小说三十八,中篇小说二,长篇小说一,散文七十九,诗歌十二,理论一部又一零四,杂著二部又五十七。都一百六十万言。”①有关抗日题材的小说在孙犁作品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孙犁因此而登上文坛,在文学史上占有了一定的位置,抗战短篇小说也是作家本人最值得珍爱的精品,研究者也认为它是解放区的一朵奇葩,孙犁也因此被认为是解放区极具风格的一位作家。孙犁的抗战短篇小说在积极响应《讲话》的时代浪潮中捍卫了艺术的本真,彰显了作家的创作个性,经受了历史的考验,颇值得研究。文学的艺术性很大程度上是由文学作品的形式来凸显的,笔者在本论文中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孙犁文集·1小说》中所选的38篇短篇小说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叙事艺术,力求挖掘文本叙述形式的美学蕴含和形式价值之所在。论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章引论,首先分析孙犁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阐述论文选题的意义,最后对孙犁解放前短篇小说做简单介绍;第二章论述孙犁小说对传统全知全能视角的继承和“五四”文学革命新视角理念的延续;第三章从逆时序的自然渗透和叙述节奏方面分析孙犁小说的时间艺术,并探究叙事时间背后的美学价值和作家创作理念的主观观照;第四章从孙犁小说叙述者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叙述者的干预叙事,从中可以窥见孙犁小说的叙述者在传统和现代,政治和艺术,共性和个性之间的彷徨和某种程度上的兼容。接着从文本的形式回到时代大背景中,从叙述者背后看作家本人的政治观,价值观和纯正的知识分子个性,本小节含有总结性质,是整个论文的一个综述,从形式本身回到社会文化这个大背景之下,探讨形式背后的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