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跨国企业非伦理公关行为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_f_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后,跨国企业大量进入我国,并很快在中国市场占得一席之地。其快速成功的原因除了拥有先进的技术和雄厚的经济资本等硬实力外,还因为其成熟的公关运作能力。公共关系作为一种软实力,为其在中国市场快速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但近些年,在华跨国企业贿赂事件、双重标准事件、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事件等频频出现在中国各大媒体头条,在这些事件背后,很多都隐藏着跨国企业非伦理公关操作行为,如隐瞒事实真相,逃避责任;贿赂政府官员或重要利益相关者;发布虚假信息,欺骗消费者;欺压利益相关者等。本文以在华跨国企业非伦理公关行为为研究主题,结合管理学、经济学、公共关系学和社会学相关理论,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对在华跨国企业非伦理公关行为进行了探究。本文对2003年至2015年十二年中被媒体广泛报道的在华跨国企业非伦理公关事件进行统计和归纳,发现在华跨国企业非伦理公关行为一共存在7种表现形态,分别为:1.隐瞒事实真相,逃避责任;2.双重标准(或违反中国标准);3.不尊重中国(或中国文化);4.发布虚假产品信息,欺骗中国消费者;5.欺压利益相关者,损害其利益;6.贿赂;7.对消费者缺少人性关怀。接着,在相关理论研究基础上对在华跨国企业非伦理公关行为产生的主要和次要原因进行了推理分析,发现在华跨国企业非伦理公关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为“利义”冲突中企业趋利避义,次要原因为东道国与母国差异,这种差异主要包括标准差异和文化差异两方面。然后,基于在华跨国企业非伦理公关行为产生的主要和次要原因,本文创造性地提出了跨国企业公关行为伦理分析框架,并以此框架为基础对在华跨国企业非伦理公关行为七种表现形态进行了验证性分析。最后,针对在华跨国企业非伦理公关行为产生的主要和次要原因,对如何防止在华跨国企业非伦理公关行为的产生,提出了解决对策。
其他文献
由国务院医改办、国家卫生计生委等6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日前正式公布。2016年,将在200个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鼓励其他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开展试点。  家庭医生由以下人员承担:一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注册全科医生(含助理全科医生和中医类别全科医生);二是具备能力的乡镇卫生院医师和乡村医生;三是符合条件的公立医院医师和中级以上职称的退休临床医师,特
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我们面对的是一个飞速发展的世界,我们正处于全球经济即将发生根本变革的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和知识经济的悄然兴起,使我们的未来充满机遇又富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