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师德建设一直都是社会关注和讨论的热点话题。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关于教师的各种消息都会被快速而广泛地传播,当今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时时受到社会舆论的监督,尤其是近年来一些教师道德失范的现象总能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不同于教师职业道德,教师德性是使教师能够出色完成教育教学活动的优秀品质,是在教师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对教师个人品质的更高要求。无论是教师职业的专业化发展,还是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都要求各方必须重视培育和提升教师的德性。培育和提升教师德性,不仅事关教师的个人幸福,还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对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有重要作用。研究教师德性培育的有效路径,对当代师德建设有现实意义,并能丰富教师德性研究领域的相关理论。本研究主要采用哲学思辨法、文献研究法和比较分析法对教师德性培育的制度路径进行探析。第一部分,通过与易混概念“教师职业道德”的辨析,明确“教师德性”的内涵,然后进行教师德性的应然分析,其中包括教师德性应具备的基本前提,如健全的人格基础、相应的知识技能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并从外在环境和实践活动两个维度论述影响教师德性养成的因素。第二部分,结合大众普遍已有的观念理论与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些教师德性缺失现象,分析现时代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遭遇的教师德性困境,围绕着教育的本质目的和教师的职业追求两个问题,讨论教师的观念与行为之间存在偏差的现象。第三部分,分析引起教师观念与行为偏差的原因,从教师个人、社会风气和制度文化几方面探究引发教师德性困境的诸多因素,主要是教师个人、相关教育制度和学校管理方式、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第四部分,结合引发教师德性困境的原因,以德育制度的正义、自由、发展三个方面的价值标准为出发点,提出教师德性培育的制度路径,如公正对待教师、重视闲暇教育、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等方面的制度完善。在对教师德性困境及其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提出解决教师德性困境问题的制度路径,并说明其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