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戊茶碱对喹啉酸介导的小胶质细胞激活和神经兴奋性毒性的作用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h198707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谷氨酸是脑内最重要的兴奋性递质,它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中,与神经系统的许多重要生理功能如认知、运动、感觉及学习记忆中等有关。但是谷氨酸受体过度激活可以导致神经元损伤和死亡,这一现象被定义为神经兴奋性毒性,是长期来神经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小胶质细胞激活是神经兴奋性毒性发生时一个早期出现的病理生理反应,近年来发现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对神经兴奋性毒性的发生有影响。在多种神经退行疾病中,神经兴奋性毒性参与了神经元的过早死亡,是神经退行性疾病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而近期的研究发现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包括帕金森氏病、早老性痴呆、亨廷顿舞蹈病都有小胶细胞激活现象,认为小胶质细胞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致病机制中发挥作用。喹啉酸(Quinolinic acid,QA)为NMDA受体激动剂,是脑内潜在的内源性兴奋性毒素。将QA注射到动物大脑纹状体中,可以导致纹状体神经元的死亡,产生类似人类亨廷顿舞蹈病的神经病理改变。本实验室以往的工作证明QA能激活核转录因子NF-kB,并使脑内TNF-a,Fas L增加。但是QA引起的TNF-a、Fas L增加是否是由于小胶细胞激活造成的?小胶质细胞是否参与QA引起的神经细胞损伤?这些问题尚待阐明。本研究应用QA制作神经兴奋性毒性模型,分析QA引起小胶质细胞激活和小胶质细胞在神经兴奋性毒性中的作用。   方法:神经兴奋性毒性制作采用纹状体内注射QA,剂量30 nmol。小胶质细胞激活用免疫荧光检测CD11b的表达。小胶质细胞抑制剂丙戊茶碱对NF-kB激活的影响用免疫荧光检测p65的表达和核转位。小胶质细胞抑制剂丙戊茶碱对QA引起的纹状体体神经元凋亡的影响用DNA梯度降解来检测。小胶质细胞抑制剂丙戊茶碱对QA引起的纹状体损伤用尼氏染色确定损伤面积、用体视细胞计数方法测定神经元的丢失。   结果:在注射QA后,应用小胶细胞标记抗体CD11免疫荧光发现纹状体内小胶细胞突起缩短或消失,染色加深,结合先前本实验结果(TNF--a,Fas L增加),提示小胶细胞激活。预先在纹状体内注射小胶质细胞抑制剂丙戊茶碱可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减少NF-kB p65核转位,抑制QA诱导的TNF-a和Fas L的上调。丙戊茶碱抑制QA引起的DNA梯度降解,减少QA介导的纹状体损伤和神经元丢失。   结论:本室以前未发表的工作证明QA引起TNF-a和Fas L增加,抑制NF-kB可以阻断QA引起的TNF-a和Fas L增加。本研究的结果证实QA可激活小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在神经兴奋性毒性中有重要作用,抑制小胶质细胞激活和减少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可能对神经兴奋性毒性有防止作用,这些结果可能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策略有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对小毛茛抗肿瘤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方法:采用系统溶剂提取法对小毛茛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和粗分离,采用MTT 法和SRB 法对各部位进行体外抗肿瘤药理实验,建立S180及H22两种瘤株小鼠动物模型对体外有效部位进行多指标的体内研究。利用常压硅胶柱色谱、中压液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 柱色谱等多种色谱分离技术对有效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利用EI-MS、1HNMR、
目的:探究环氧合酶2(COX-2)、绒毛蛋白(Villin)在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保存的50例胃癌标本作为胃癌组,在距离癌病灶边缘超过5c
目的:分析麻杏石甘汤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本研究84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均为本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收,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