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周期波动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hao_minli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经济差异一直是学术研究的重点,正确地掌握区域经济差异变化规律,为制定正确的区域社会经济政策、调节区域经济差异提供参考,一直是区域经济学及相关经济学科研究的目标。综观现有区域经济差异研究文献及理论存在一个悖论:区域经济差异变化过程是单一的倒U型还是阶段性的收敛或发散过程不甚明确。本文利用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理论基本观点和结论,从理论上推导区域经济差异过程变化过程是一个周期部分和短期波动部分叠加的过程,区域经济差异是周期波动现象而非简单的倒U型变化过程,并建立区域经济周期波动理论和界定相应的研究方法及标准。为了验证区域经济差异周期波动理论及方法适用性,采用中国1952至2008年人均GDP时序数据进行区域经济差异值的测度。选择了若干测量系数,从增长率,绝对差异值和相对差异值等方面,结合传统周期波动一般检测和现代HP滤波方法分离出周期趋势部分和短期波动部分,找出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周期趋势成分,周期长度、波动等周期特点;同时,利用泰尔系数对区域经济差异内部差异、区域间差异进行了分析,找出区域经济差异内部与区域间对区域经济差异的贡献;最后利用人均GDP构成因子分析短期波动,分解、辨析出口、财政投入、消费和固定投资四个因子对波动产生的基本效应及相应机制。本文通过建立基本的区域经济差异周期波动理论及研究方法,利用中国特殊经济发展阶段的各时间段内区域经济差异值,实证分析得出: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存在周期波动特点,具有明显的三大周期单元和若干的短期波动部分组合叠加,其形成了中国近60年来区域经济差异演变过程。
其他文献
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并在2008年年底影响到各国的实体经济,各国政府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产业进行救助。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各国历
耶夫.维索尔伦语用顺应论从认知、社会、文化的整体视角解释语言的使用。认为语言的使用即是在不同意识程度下为顺应交际的需要而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在选择顺应框架内,翻译
李大钊不仅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而且是一位伟大的经济学家。为了改变当时中国落后的状况,李大钊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提出了许多社会经济改革主张。以十月革命为界,李大钊
1概述木索系统为世界著名门窗幕墙系统研发公司——德国莱口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世界最具领先水平的外墙装饰产品。它是一种新型的建筑结构模式,框架(横梁、立柱)采用木集成
基于2011-2018年三明市某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阶段性评估数据资料,运用“状态-结构-绩效”范式,从医疗服务产品属性、改革目标、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监督机制、利益博弈、改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进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利益问题,能否保障农民的利益关系到能否真正的解决农民问题。邓子恢保障农民利益思想反映了中国共产
公共信息资源作为社会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不但具有公益性的社会价值,而且蕴含极大的经济价值。随着社会公众信息需求量的增大和需求层次的提高,目前由政府部门主导
《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是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所撰写的重要论文之一,也是体现马克思早期法哲学思想的代表性文章,在辩论过程中,马克思理性自然法的思想昭然若揭,马克思认为
基于恩智浦MK60微处理器、综合多种传感器(电磁传感器、编码器、nrf24l01、超声波、干簧管等)对赛道获取的信息以及双车本身的状态,在赛道上的完成超车以及平稳、高速地跑完赛道
生产效率一直是经济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20世纪30年代以来,国际上生产率研究的重点从偏要素生产率转向全要素生产率(TFP),标志着现代生产率问题研究的开始,也将生产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