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Air连续旋转爆轰发动机流场特性研究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undu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连续旋转爆轰发动机因具有结构简单、热力学效率高,推力矢量可调节和推重比大等优点,在航空航天推进领域内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对H2/air连续旋转爆轰发动机内、外流场分布特性以及发动机的推进性能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有以下几点:
  (1)基于FLUENT软件,对连续旋转爆轰发动机内流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对H2/air连续旋转爆轰波的起爆过程、燃烧室内流场结构以及爆轰参数分布进行了分析。
  (2)开展了H2/air连续旋转爆轰机实验研究,在不同质量流量下成功实现了爆轰波稳定传播。实验研究发现,从点火到形成连续传播的爆轰波需要经历复杂的过渡阶段,保持当量比不变,随着推进剂总质量流量的增加,起爆时间先减小后增加,爆轰波的压力、平均传播频率以及传播稳定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3)对H2/air连续旋转爆轰发动机内外流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获得了CRDE内外流场结构特征和旋转爆轰波相关参数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爆轰产物在燃烧室出口下游形成锥形高温射流核心区;羽流外围的空气受出口处斜激波的扰动,压力呈现出周期性变化;在引射作用下,出口附近羽流中心形成低压高温区域,内柱端面上产生了负的推力,降低了发动机的推进性能。
  (4)通过三维数值模拟,获得了不同质量流量以及燃烧室宽度对爆轰参数、内外流场结构以及CRDE推进性能影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推进剂质量流量的提高,爆轰波的峰值压力、平均传播速度、发动机的总推力和基于混合物的比冲均呈增大趋势;羽流场膨胀更为剧烈,而高温射流核心区的温度整体上呈下降趋势。随着燃烧室宽度的增加,内外壁面处的各流动参数的差异呈逐渐增加趋势,爆轰波的压力和传播速度、发动机的总推力以及总比冲均呈下降趋势,高温射流核心区的温度则整体上呈上升趋势。
  (5)对安装直喷管、拉瓦尔喷管、扩张喷管和收缩喷管的连续旋转爆轰发动机的内外流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入口质量流量一定的情况下,拉瓦尔喷管和收缩喷管提高了燃烧室内爆轰波的压力和传播频率,而扩张喷管对爆轰波的压力和传播频率几乎没有影响;收缩喷管和拉瓦尔喷管对发动机尾部火焰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内柱端面上均产生了负的推力。当推进剂总质量流量从0.22kg/s增加到0.8kg/s,4种发动机的推力和比冲均呈增大趋势,安装拉瓦尔喷管的发动机具有最佳推进性能。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由于泥页岩中含有水敏性粘土矿物,当与钻井液接触时,泥页岩与钻井液相互作用,产生水化膨胀,不仅改变了井眼周围的应用力分布,而且由于吸水使得泥页岩的强度降低,这就 得泥页岩地层的井壁失稳问题非常严重,各国石油工作者对此从力学上和化学上进行了大量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至今仍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随着世界石油工业的不断发展和勘探开发领域的拓宽,泥页岩地层的井壁失稳问题也更加突出.因此,石油天然气总公
学位
热油管道是高粘度和易冷凝油(例如重油和原油)的常用运输方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热油管道的建设也在不断增加。通常,大多数热油管道都被掩埋,只有一小部分管道暴露于地面。为了制定科学合理的热油输送流程,重要的是准确预测热油管道运行过程中管道内的油温降和管道内的温度场,提高预测的准确性。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方法的发展,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已成为一种强大的数值实验和设计方法。  本研究的研究内容主要包
学位
石油工业已经开发了许多用于采油的技术,这些技术是一次采油,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EOR)。这些技术在采油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注水被认为是二次采油方法之一,在采油中是最重要的。并朝目标生产井的方向驱油。但是,注水过程中有许多因素要考虑。因此,研究微孔结构参数和驱油效率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文通过一些理论方法和一系列实验,例如Buckley-Leverett前缘驱替理论,多孔介质中两相流体的不混
学位
SU38-16-5井是CQ气田的一口高压气井,分析得知在井筒和地面管线中存在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可能性。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以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条件、天然气水合物的预测工具、井筒流量相关性以及天然气水合物的预防技术为主线,以期找到防止天然气水合物产生的解决方案。据此,提出了两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分别为井下节流技术和绝热管(VIT)技术(根据需要可在现有的常规管道上喷涂绝缘材料)。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
学位
该文讨论了MVIP数学模型的基本原理,并运用该模型对大庆油田萨南CO驱油矿场试验进行了动态拟合.给出了CO试验区单井及全区的动态拟合结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动态预测.研究表明:在试验区目前高含水条件下,采用CO非混相驱油方法,中心井提高采收率6.06%,全区提高采收率5.82%.该文所得结论,对于大庆油田萨南CO试验区驱油效果分析及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学位
学位
该文的主要目的是运用动态载荷法,完成对各载荷分量的合理组合,通过对散货船船体应力的分析,制定数种具有代表性的计算工况.该文所作工作可供中国船级社在修订规范作为参考,并为制定规范中的强度标准提供前提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