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原煤井下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煤炭的生产与运输的平衡是影响整个生产环节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的井下煤炭运输设备越来越复杂。运输设备的可靠性对煤炭的产运平衡有着直接的影响。运输设备越复杂,对运输设备的可靠性的要求就越高,若设备可靠性达不到要求,运输系统出现故障的可能性就越高,造成的损失也就越大。本文以凉水井矿井下运输系统为对象进行可靠性分析和改善,研究原煤自采煤工作面运输至井底煤仓的运输系统的可靠性。针对凉水井运输系统稳态有效度低下的现状,对影响该现状的原因进行分析,再根据主运输系统进行建模,运用马尔柯夫过程一般方法,求出系统各个层次的可靠性指标。运用故障树、帕累托图和统计学方法对系统和设备层面的薄弱环节进行了分析和改进,并对改善措施进行了经济性和安全性评价。具体得出以下成果和结论:(1)计算发现东区的稳态有效度为0.775,而西区只有0.628,通过在西区新增缓冲煤仓,可以优化西区运输系统的结构,使得西区系统的稳态有效度提高到了0.658。建设煤仓的成本约60万元,煤仓的计划使用年限为5年。建成后,每年可以增加4.8万吨的产量,即192万元的收入。因此,煤仓的增加符合经济性原则。煤仓的建设符合安全性要求。(2)皮带运输机是系统中的薄弱设备,而根据故障树诊断结果发现皮带发热导致滚筒故障是运输机故障的主要原因。加装皮带温度感应装置可以降低滚筒因过热而发生故障的机率,减少滚筒维修的成本。而增加皮带保护装置,减少设备的空转时间,不仅可以减少皮带的故障还能增加系统的经济性。对皮带的改善能够还有效降低运输机因过热而引发火灾事故的风险。通过改善后,系统的综合稳态有效度从0.9163提高到了0.923。(3)加强设备维护可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该论文有图35幅,表21个,参考文献5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