罂粟科绿绒蒿属(Meconopsis)植物染色体进化的研究

来源 :云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iguogdu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绿绒蒿属(Meconopsis)植物隶属于罂粟科(Papaveraceae)罂粟亚科(Papaveroideae),主要生长在亚洲东部的喜马拉雅地区以及中国西南部横断山脉的高海拔区域,全球约有79种,中国约有58种。本研究选择了6种绿绒蒿属植物进行了细胞学研究,统计其染色体数目并测算相关核型参数。结果表明:多刺绿绒蒿(M.horridula):2n=56=2m+30sm+24st;全缘叶绿绒蒿(M.integrifolia):2n=76=8m+34sm+34st;横断山绿绒蒿(M.pseudointegrifolia):2n=76=36m+32sm+8st;总状绿绒蒿(M.racemosa):2n=56=8m+34sm+14st;宽叶绿绒蒿(M.rudis):2n=56=6m+34sm+16st;乡城绿绒蒿(M.xiangchengensis):2n=56=4m+24sm+28st;其中有3个物种即横断山绿绒蒿、宽叶绿绒蒿、乡城绿绒蒿为首次进行染色体数目报道和核型研究。此外,本研究还对全球绿绒蒿属植物的细胞学研究情况进行了统计,结果发现有染色体报道的物种仅占该属所有物种的18.99%。其中,国内对绿绒蒿属的核型研究仅有4种,占国内绿绒蒿物种数目的6.9%。表明绿绒蒿属细胞研究仍然是不足的,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基于以上结果,本研究探讨了绿绒蒿属物种的核型进化规律。其次,本研究应用了流式细胞术对绿绒蒿属植物的基因组大小进行了初步测算。结果表明,大多数绿绒蒿属物种的基因组大小范围约在4500-9000Mbp。但是,由于绿绒蒿属植物的染色体形态、数目差异大,无法直接通过流式细胞术就判定其倍性,仍然需要结合核型实验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最后,本研究结合绿绒蒿属植物的系统发育树,并将结果与染色体数目相匹配,初步探讨了绿绒蒿属染色体进化的规律,得出了其染色体数目和倍性可能随着进化进程不断增多且增加过程可能是一个整倍性变化、非整倍性变化兼有的结论。
其他文献
为了筛查和监测动物源性食品中因不当或非法使用兽药以及一些人用药物而导致的药物残留,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成为该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痕量检测技术。该文从样品前处理净化
以田间树龄6~7年的油橄榄树为对象,设置充分灌溉(WCK)、2/3灌溉量(W1)、1/3灌溉量(W2)3个土壤水分环境条件,考察松土对干旱胁迫下油橄榄根际土壤理化指标、土壤酶活性、油橄榄叶片抗
通过介绍控制科学早期及其诸多分支的发展历史,说明了控制科学是一门技术科学,它研究的内容应该是由需求推动的。然后,结合当前的工程需求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问题,其中包括解
为了研究煤孔裂隙各向异性,进一步揭示煤微观结构及物性特征。选取平顶山矿区八矿煤样,采用核磁共振(NMR)方法,对比分析单轴加载前后煤样的横向弛豫谱(T2)特征和核磁成像(MRI)特征
欧洲铁路运营管理系统(ERTMS)是欧盟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和实施ERTMS的进程中,欧洲国家都在积极努力向前推进ERTMS项目。提交给欧洲委员会的发展计划中表明,10 ̄15年内,
创新型企业系统研发组织的结构、功能与制度安排等相关实体建设问题,日益受到学术界与企业界的广泛关注。研究开发院作为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组织技术创新的高级形式,其建设水
《蟋蟀》诗的主旨,历来众说纷纭。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将其归为八类,其中四家观点最有代表性。通过对这四家观点详辨之后,可归纳出此诗主旨:时至岁暮,晋国的
随着现代化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相关建筑事业也有了跨越式发展。我国建筑水平的直线提升预示着建筑事业相关标准将不断增强,而建筑工程管理则是建筑事业中极为重要的组成
为了改善双基地声纳在某些区域(如基线区、发射和接收站的侧边区)定位性能,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加发射和接收站的数量,形成多基地声纳系统。而目前较成熟的多基地算法的测量子集都
大规模且方向一致性的人口迁移形成人口空间分布的集聚和疏散格局并对地域主体功能产生影响,这一迁移类型称为人口的空间集疏。人口空间集疏是人类迁移意愿、迁移能力和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