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镁合金具有优良的铸造性能和阻尼性能。但是,镁合金材料所具有的减少振动和降低噪声的阻尼作用,尚没有引起工程界的足够重视和深入研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镁合金在交通运输业的目标多集中在减轻重量以节省能源方面。为了使镁合金能够作为金属阻尼材料在机械制造工程上得到广泛应用,必须进一步探索镁合金阻尼性能及高阻尼性能产生的机理。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为了揭示铸铁阻尼作用的本质,对它的阻尼机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各种理论。这些阻尼理论虽能解释镁合金阻尼作用的一些现象,但是往往孤立地研究位错以及点缺陷的交互作用所产生的阻尼现象,没有考虑到合金中的其它因素以及它们间的内在联系。本工作试图评估镁合金在工程应用中的实际减振作用,更进一步探索镁合金阻尼作用产生的本质。首先,为了对镁合金的实际减振效果有明确的把握,利用实验模态分析方法对镁合金与铝合金材料的发动机箱盖的动态力学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与铝合金材料发动机的动态特性相比较,表明镁合金材料的发动机箱盖在刚度和稳定性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动力学特性以及对冲击脉冲载荷作用的减振特性。其次,根据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自主研究开发出一套阻尼性能测量仪器,测量材料在自振频率下的衰减系数,取得较好的使用效果。对AZ91D进行不同时间的固溶和固溶后的时效热处理,并使用自制仪器对各热处理态试样的阻尼性能进行了测试,获得相应的阻尼-应变振幅曲线,发现热处理对材料的阻尼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利用SEM、TEM和定量金相及电子探针对这些热处理试样的微观组织和成份分布进行观察,分析了阻尼性能变化的可能原因。最后测量了试样的阻尼-温度和阻尼-温度-频率曲线,发现铸态、固溶态和时效态试样均在155~205℃范围内出现内耗峰,对此内耗峰的激活能进行了计算,推测其机制可能是晶界的滑移和扩散。固溶态试样和时效态试样在300~325℃温度范围内还出现另一个内耗峰,内耗峰的产生和第二相的长大与形核,或者热激活滞后引起的阻尼有关。同时,由于测量中试样的反复扭转,且测量温度较高,可能在试样中出现显微蠕变,因此滞弹性后效和显微蠕变阻尼也可能对此内耗峰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