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共进的区域差异研究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c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经济运行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逐渐加快,两者之间的融合程度也逐步提高。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社会发展中的突出位置,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策,使得生态文明建设能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之中。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支撑性行业,具有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扩大收入来源、带动关联行业发展等多重功能。基于此,推动旅游业与生态文明建设共同发展,对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系统理论为研究基础,借鉴相关领域和已有文献的研究成果,结合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身性质,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通过因子分析法对以上两项子系统展开整体评价,引进物理学耦合度模型,计算两者的相关性。最后,综合运用耦合协调系数与相对发展度模型,测算两者发展的同步性。选择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作为实证研究对象,收集了全国30个省、区(西藏因为数据不全,剔除在外)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在2010—2015年期间的统计数据,经过标准化处理后,进行耦合协调度测算。实证结果表明:第一,东、中、西部三大区域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度都在0.4—0.5之间,处于中度耦合状态,表明我国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存在互动关系,具有一定的耦合协调基础,应继续保持这种良好的发展态势。第二,不同地区的耦合协调系数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其中东部地区耦合协调系数通常维持在0.5以上;而其他两个地区一般在0.3—0.4间波动;没有达到整体统一的状态,这表明东、中、西部三大区域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共进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需要进一步探究差异原因,因地因时制宜,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推动不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结合实证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四条对策建议:一、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创新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二、欠发达地区应科学利用自身资源,推动区域均衡发展。三、加大专业人才培养投入,形成良好的市场秩序。四、增强旅游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效应。
其他文献
在付费会员制尚未普及之前,新闻类网站需要靠广告或电子商务的收入而生存。这样的制度是否会影响到网络新闻公正性?据最新的调查显示,大部份的美国网友将网络、报纸、电视新
学习英雄遵守纪律──观《狼牙山五壮士》有感格尔木市实验小学二(1)班马艳萍观看了《狼牙山五壮士》这部爱国主义影片后,五壮士严格遵守革命纪律的镜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片
本文对2000年以来国外产业融合的最新文献进行了梳理和提炼,勾勒出当前国外产业融合理论研究的进展状况,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文中从调剖剂的调剖原理上将调剖分为了单液法和双液法,并介绍了单液法和双液法的常用堵剂类型。之后笔者分析了现阶段的调剖方法的潜力和缺点,结合钻井中的屏蔽暂堵储层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