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rles_y_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霍华德·汉森(Howard Hanson,1896.10.28 --1981.5.26)是一位20世纪美国极为重要的作曲家、指挥家、钢琴演奏家、音乐教育家,他是第一位获得罗马大奖的美国人,新浪漫主义乐派的代表人物。汉森在美国音乐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持久地证明了他的伟大和重要性。美国著名音乐评论家约瑟夫·麦可利斯(Joseph Machlis)曾评价汉森的成就远远超出了他作为作曲家的范畴,在20世纪第二个25年中,汉森对美国音乐事业做出的贡献是任何人都无法比拟的。汉森在伊斯曼音乐学院任职期间,亲自指挥了上千部由美国作曲家们创作的音乐作品的首演;他还常鼓励年轻的美国音乐作曲家进行创作。[1]在创作方面,汉森始终坚持新浪漫主义的方向,并对符合这种美学思想的和声语言进行不懈地探索,作品既有传统浪漫的痕迹,又有丰富的地方音乐特色,并运用现代音乐创作技法进行创作,这种现代音乐观念影响了后来整个美国作曲家的创作。1960年,汉森出版了理论著作《现代音乐的和声材料—十二平均律资源》。体现了汉森的现代音乐观念,在调性观念基础上提出了合音分解、倒转、转调等理论,通过对合音投射与音程进行分析,为美国现代音乐建立了一种新的完整的和弦分类体系。1963年,他又根据自己的这一理论技术创作了钢琴组曲《初次》,用音乐创作对自己的理论思想进行了实践,验证了理论的科学性。汉森在晚期创作的钢琴组曲《初次》是一部有标题、有调性且音乐形象鲜明的的典范之作,成为诠释汉森运用现代和声技法创作富有浪漫主义风格作品的典范,也成为我们理解汉森新浪漫音乐风格载体。本文以汉森的代表作——钢琴组曲《初次》的创作特点及其现代音乐创作观念为切入点,充分挖掘这部作品对于汉森新浪漫主义音乐创作的意义,从而进一步清晰地认识到汉森独特的新浪漫主义创作特征及现代音乐观念。全文分为四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章为20世纪的美国音乐与霍华德·汉森的成就。主要针对不同的史料进行汇总、比较、取舍,论述。介绍了20世纪美国音乐的发展状况,并分别从汉森的音乐成长历程、音乐成就对汉森的现代音乐思想进行定位,确保对音乐作品《初次》整体风格的把握。第二章是钢琴组曲《初次》的创作特点,汉森晚期创作的钢琴组曲《初次》是一部有标题、有调性且音乐形象鲜明的的典范之作,成为诠释汉森现代音乐创作思想及和声理论最重要的音乐作品,也成为我们理解汉森现代音乐创作观念、和声理论与技法的音乐载体。本章将分别从合音及转调、合音的变换组合以及合音的折射对合的三大特点对《初次》进行较为深刻的描述和分析,从而总结出这部作品的创作技法特点。第三章是对《初次》的现代音乐观念的阐述。从传统浪漫主义的回归以及现代和声理念的创新两部分对《初次》的现代音乐观进行较为详细地分析。结语部分是最后对霍华德·汉森的钢琴组曲《初次》的创作手法和现代音乐创作观念研究的总结,将其创作和观念的核心部分进行的分析,以求对霍华德·汉森有更为全面和最后的理论认识。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交通事业也在不断发展完善,其中公路作为基础交通设施,建设也越来越多。从我国现状来看,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在发达
本文主要介绍了我院PM系列心电监护仪的三例故障分析及处理方法。
<正>枣庄市是樱桃之乡,全市樱桃种植面积8000hm2,年产量4万t,产值2亿元,樱桃栽培已成为多数山区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然而由于病虫害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樱桃产量和质
CMM是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的简称,自问世以来备受关注,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衡量软件公司软件开发管理水平的重要参考因素和
《基于医院的临床工程项目必须以质量和安全为目标》白皮书是基于一组医院临床工程高级管理人员及相关专家在临床工程领域达成的共识。该小组即中国临床工程咨询委员会(China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内部使用的IT应用系统越来越多“,信息孤岛”问题也随之产生。软件企业由于其行业的特殊性强和过程可视性弱等特点,更容易产生“信
粉煤灰又称飞灰,是火力发电厂从煤粉锅炉排出的烟气中收集到的细微粉末。从综合利用工业废料,减少环境污染的角度出发,如果能用粉煤灰部分或全部代替石灰岩矿粉用于沥青混合
本文结合西门子Verio 3.0 T磁共振射频系统故障排查的过程,对射频系统的原理进行了阐述。
随着各种各样高新技术的发展,人类开发海洋的领域不断扩大,世界各海洋大国都把海洋研究放到重要地位。可以说,二十一世纪是海洋的世纪,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掌握了在世界事务中
抗战时期的文学发展呈现出战时文学的诸多特点,特别是在地域空间上,现代文学的中心发生转移,以往相对集中的文学力量也开始播散到若干不同的区域。当然,作家的迁徙与聚合也很快形成了某些新的中心地带,这也是既有研究中已经受到普遍关注的论题。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同样被民族解放战争所激活的一些边缘文学地带仍然有不少可以拓展和探寻的对象与空间,创刊于福建永安的《现代文艺》便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作为抗战时期东南地区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