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行政主导型县乡村自治和改良:以江宁为个案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ddragon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介绍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江苏省的乡村自治情形,对县以下的区村组织制度及其运作进行叙述和评价。以江宁县为个案来进行研究,主要是因为江宁办理村治在当时的乡村自治中具有典型性,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自治实验县,主要是行政主导下的自治模式。除了自发的或是由学者组织的自治团体外,乡村自治主要靠国家行政力的推动,我国现行的村民自治以国家的推动为主。对于此种模式的研究,希望对现行的村民自治提供制度和实践上的借鉴。 本文重点是对村治的财政层面进行研究和探讨,例如对自治经费的来源及其使用在制度和实践两个层面的研究。因为财政是事业的命脉,也是各县乡行政组织的施政活动的基础,而财政制度的落后至今是制约我国县乡制度现代化的一个主要因素。在论述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推行的乡村自治前,本文先简略介绍中国自治的传统和清末民国时期的乡村自治运动,以期叙述的完整。 自治经费一直是江宁自治过程所重视的问题,其用于自治的经费几乎全部是从田赋加征而来。但是由于农村经济破产,人民无力负担,加征得到的经费只能维持自治行政费用,至于事业费则毫无着落。 在南京国民政府推行乡村自治的过程中,制度的设定如自治经费的来源和使用方法规定不适当,也是其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他文献
民国二十年(1931)春夏之交,长时间的暴雨在江淮流域引发了一场历史上罕见的大洪水。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于这场水灾的研究大体停留在对灾情及其主要的影响的描述之上,对于因近代公
  19世纪20世纪之交传入中国的西方民族主义思潮,对近代中国政治变革产生过巨大影响。本文主要从民族主义与国家转型关系的角度,对近代中国国家转型过程中的列强在华势力、地
中国入朝参战不久,就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这次运动既是一次军事上的动员行为,也是一次具有社会性的改造行为。本文选择上海知识分子作为讨论对象,具体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