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豆科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839997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豆科是被子植物中的第三大科,种类丰富而多样,其中大部分植物都有很高的经济和药用价值。研究其化学成分,为其经济和药用功能提供化学基础是一项值得进行的工作。本论文研究了沙冬青、小沙冬青和非洲山毛豆3种豆科植物的化学成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沙冬青属属于豆科蝶形花亚科黄华族,只有2个种,分别是沙冬青和小沙冬青。它们是中亚荒漠地带唯一的常绿阔叶植物,资源稀少而珍异。对沙冬青和小沙冬青种子用石油醚去油脂后用90%乙醇提取,乙醇提取物用水溶解后形成混悬液,然后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分部。氯仿部分用酸水提取生物碱后和乙酸乙酯部分合并,经过硅胶、反相硅胶、凝胶、聚酰胺和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等多种层析方法,从该部分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A1-A10和A14-A16);氯仿部分酸水提取液经碱中和后通过硅胶柱层析得到1个化合物(A13);从正丁醇部分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 A11-A12)。   运用现代光谱(UV、ESIMS、HRTOFMS、1D NMR、2DNMR)技术,这些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3,5-trihydroxyflavanone(A1),5,7,3,5-tetrahydroxy-flavanone(A2),7,4-dihydroxy-3-methoxyflavanone(A3),2,4,3,4-tetra-hydroxy-chalcone(A4),2,4,4-trihydroxy-3-methoxychalcone(A5),sulfuretin(A6),farnisin(A7),diosmetin(A8),7,3,4-trihydroxyflavone(A9),luteolin(A10),7,3-dihydroxy-4-methoxy-flavone-7-O-β-glucopyranoside(A11),7-hydroxy-5-methoxy-6,8-di-methylflavanone(A12),lupanine(A13), ferulic acid(A14),grevillone(A15)和protocatechuic acid(A16)。farnisin(A7)和lupanine(A13)是其中的主要成分。化合物A11是一个新的黄酮苷。   沙冬青和小沙冬青种子中的主要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其中5-去氧黄酮是其特征成分。黄酮类化合物的成分和分布清楚地阐明了两个种之间的化学分类学关系。奎诺里希丁类生物碱的单一性可能是沙冬青植物种子对害虫的化学防御能力比较低的原因之一。   非洲山毛豆是豆科灰毛豆属的一个种,据报道其茎叶中含有大量的具有高效杀虫活性的鱼藤酮类化合物。非洲山毛豆的地上部分粉碎后用90%的乙醇提取,乙醇提取物用水溶解后形成混悬液,然后依次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分部。经过硅胶、反相硅胶、凝胶、聚酰胺和大孔吸附树脂柱层析等多种层析方法,从其氯仿部分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B16-B30),从乙酸乙酯部分得到15个化合物(B1-B15)。   运用现代光谱(UV、ESIMS、HRTOFMS、1D NMR、2DNMR)技术,这些化合物分别鉴定为p-bydroxybenzoic acid(B1),p-hydroxycinnamic acid(B2),daidzein(B3),apigenin(B4),luteolin(B5),quercetin(B6),thermopsoside(B7),ononoside(B8),trifolioside(B9),astragalin(B10),isorhamnetin3-O-β-glucoside(B11),cacticin(B12),euglanin(B13),quercetin3-O-α-arabinopyranoside(B14),hyperin(B15),thermophillin(B16),pinoresinol(B17),daucosterol(B18),β-sitosterol(B19),stigmasterol(B20),teclenone B(B21),(7R*)-opposit-4(15)-ene-1β,7-diol(B22),4(15)-guaiene-6a,7β,10β-triol(B23), tephrosin(B24),rotenonic acid(B25),afrormosin(B26),medicarpin(B27),maackiain(B28),4,5-Dihydro-5α-hydroxy-4α-methoxy-6a,12a-dehydro-α-toxicarol(B29)和lariciresinol-9-stearate(B30)。其中,化合物B23是一个新的倍半萜,化合物B30是一个新的木脂素;化合物B8-B13、B15-B17、B21-B23和B26-B29均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鱼藤酮类化合物是其中的主要成分。   从以上3种豆科植物材料中,总共分到了3个新化合物和43个已知化合物。其中,黄酮类化合物是主要成分,特别是异黄酮和5.去氧黄酮,在含量上占据了绝对优势。这些黄酮类化合物的成分和分布在豆科植物的系统学和分类学上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内质网巯基氧化酶Ero1/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PDI通路是在真核细胞内质网中保守存在的催化蛋白质氧化折叠的关键通路。一方面,Ero1利用分子氧氧化PDI并产生副产物过氧化氢,进而由P
期刊
大脑新皮层(neocortex)结构被认为与高级认知功能息息相关。随着进化发育,大脑新皮层不断增厚,表面积不断增加并最终形成沟回结构。这与皮层神经元数量的增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
植物绝缘油与矿物绝缘油的分子结构组成不同,使得其电气与理化性能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需对由植物绝缘油与矿物绝缘油组成的混合油理化与电气性能进行深入的试验研究。变压器运行过程中,绝缘油与变压器内部固体材料相接触,由于植物绝缘油与固体材料之间发生的反应比矿物绝缘油与固体材料之间发生的反应更为复杂,有必要对植物绝缘油与固体材料之间性能的相互影响机制开展全面的研究。同时,随着植物绝缘油变压器的推广应用,当植
神经退行性疾病不仅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也给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寻找具有治疗作用的药物成为当今生物医学领域的重要任务之一。 脑缺血是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
变压器是电力系统的核心设备,其内绝缘主要由油纸复合电介质组成,油纸绝缘的水分含量、老化状态将严重影响变压器的使用寿命。本文采用物理模型构建、理论分析、实验验证研究了水分在油纸绝缘中的扩散特性、影响因素及其介电响应,对于理解水分在油纸绝缘中的扩散过程及电介质响应法在评估变压器油纸绝缘水分含量的应用有重要意义。研究了油纸绝缘介电响应特性的物理过程。建立了油纸绝缘微观偶极子团、偶极子团簇介观物理模型,引
分块转子磁通切换电机(SRFSM)是磁通切换电机的一种特殊结构,具有结构简单、转矩密度高、容错能力强和铁心损耗低等优点,可大量运用于汽车驱动、航空电机等领域。本文在SRFSM电机的基本结构、运行原理、解析模型和性能分析等方面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主要内容有:对SRFSM的基本结构和磁通切换过程做了详细的介绍,基于磁场调制理论,推导了气隙磁密的解析表达式,详细的描述了 SRFSM的运行原理,利用有限元
论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综述了化学选择性还原的研究进展.虽然有机化学发展到现在,还原试剂和还原方法非常地多,但在合成多官能团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应用化学选择性地
本文对云南屏边大围山蕨类植物的区系地理和生态地理进行研究。屏边大围山地处22°35~23°07~N,103°39~104°03E,总面积153.7km。 区系地理研究表明:①屏边大围山共有蕨类植物5
蛋白质的脂酰化修饰是生命界普遍存在的一种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细菌脂蛋白是脂蛋白前体蛋白经由脂酰化修饰而生成的在其氨基端携带有酰基链的一类膜周边蛋白。细菌脂蛋白在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