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相沥青纤维的制备及其不熔化机理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liff090206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性能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因其具有高导热、高模量、高强度、低密度、耐腐蚀、高导热、低热膨胀系数等一系列优异性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主要应用在航空航天、汽车行业等领域。不熔化过程是制备高性能中间相沥青基碳纤维的关键步骤之一,其氧化动力学很重要,有研究表明纤维的氧化增重阶段符合一级反应,且不熔化纤维较佳的氧含量范围为8~12%。但是,沥青纤维的氧化和官能团的脱除是一个动态过程,所以单从氧化纤维的重量和氧含量分析氧化机理具有很大局限。因此,本文首先以萘系中间相沥青为原料,用单螺杆挤出机熔融纺丝制备出中间相沥青纤维,在卷绕收丝过程中使用制备的纺丝油剂提高纤维的加工性能。根据纤维的热性能: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热重分析(TG)、动态热机械分析(DMA)确定较佳的氧化温度范围,并制得一系列不同条件的不熔化纤维。从连串反应机理出发,将氧化过程分为含氧官能团的生成和脱除形成交联结构两个反应步骤,结合DMA、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和固体核磁共振碳谱(13C-NMR)等,研究了沥青纤维的不熔化反应机理。具体结果如下:在纺丝过程中,通过控制纺丝温度、泵供量和卷绕速度,可以获得所需纤度的沥青纤维,熔纺得到的中间相沥青纤维的测量直径与计算值比较符合,制备的纺丝油剂稳定性良好,与沥青的接触角比水低了20°,可有效消除静电,有利于沥青纤维集束。对于不熔化过程,DSC、TG、DMA分析确定了较佳的氧化温度范围为230~290℃,因此重点研究了230℃和290℃条件恒温不同时间不熔化纤维的氧化规律。纤维的氧化反应过程表现在TG图上即纤维的增、失重,表现在元素分析(EA)上是氧含量的明显增加,说明氧化不仅是含氧官能团生成的过程,也是官能团缩合和脱除的过程。结合连串反应机理,可推导计算出不同温度下氧化增重和脱除的反应速率常数k1、k2,低温时k1明显大于k2,随着温度的升高,k2增加速度大于k1。当k2明显大于k1时,氧化反应加快,但官能团脱除和交联的速度更快,整体表现为失重,此时的氧化温度已不适合进行不熔化。不仅如此,随着氧化温度升高,官能团的种类和结构也发生变化。FT-IR、13C-NMR和TG研究表明,随着氧化温度的升高,羟基逐渐转变为羧基,热稳定性提高。DMA表明随着官能团的脱除,纤维的交联程度增加。虽然随着氧化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交联程度进一步加深,但碳纤维的力学性能达到最高值后下降,表明不熔化的目的虽然是产生交联,但不能过分追求交联程度而导致纤维被过度氧化。
其他文献
重庆市太和镇米市村蔬菜基地是重庆市合川区传统蔬菜基地,是合川区地理标准农产品“太和胡萝卜”主要产区之一,2012年创建成为区级千亩蔬菜标准园,蔬菜集中连片面积2000余亩,其中标准化钢架大棚蔬菜面积300余亩,蔬菜年产量15000余吨,总产值1300 万元。合川蔬菜站以实施中央财政2014年菜果茶标准化创建项目为契机,以产业为支撑,以技术为突破,以特色为重点,着力将太和米市胡家坝基地打造成为农业部
"云粳37"是澜沧县冷凉山区的优质粳稻品种,该文介绍了此品种的示范种植技术,经与原种植品种对比,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本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对近二十年来的微生物分析手段进行了综述,基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设计了一套用于微生物研究的自动化分析手段,提出了一种微生物记数的数据修约算
本文论述了桥面水对混凝土桥梁的危害,论证了设置桥面防水系统的重要性,进而论述了桥面系构造必须注意的要点,并介绍部分桥梁防水实用技术及施工方法。
土豆是一种粮菜两用的蔬菜,以前它是不起眼的东西,现如今它是营养学家青睐的蔬菜明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食物之一。土豆有以下五大功效。土豆能留住岁月的脚步土豆有营
目的:原发性Ig A肾病(Immunoglobulin A nephropathy,Ig AN)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也是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最常见的病因。目前影响Ig A
目前公路桥梁桩基检测与质量评定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探讨了一些检测方法的适用性,并提出了桩基质量分类的一些看法。
对基于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五层金属光栅透射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根据仿真得出的透射和发射谱线,分析得出五层金属光栅有良好的增透效果。研究中发现在1 550 nm通信波段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