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血吸虫病是我省最严重的地方病之一,危害极大。本文灵活交叉应用历史学、社会学、医学等学科理论,充分重视比较分析法、综合归纳法、计量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的运用,并注重实地社会调查,不仅论述血吸虫病本身,更重要的是探讨血吸虫病与地方社会的互动。
终民国时期及1950年代,我省血吸虫病流行范围广,感染率高,感染方式多样,蔓延30多个县市。血吸虫病流行的原因除了与当时江西的自然地理和社会政治背景、医疗卫生背景有关,同样生物学因素,灾荒因素、人口流动因素、习俗因素也是血吸虫病爆发与流行的主要因素。血吸虫病的流行给社会带来了诸方面的影响,这包括对农村人口的变迁、乡村经济、生态环境等的影响。面对血吸虫病,百姓出于求生的本能,或许求神拜佛,出神、叫魂、祭港、立禁、系红腰带:或许慌乱求医求药,倾家荡产;或许举家迁移,颠沛流离。更有甚者选择自杀的方式以求解脱。对于政府,当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往往导致政府对问题的漠视,或是为体现国家的职能,轻描淡写一番,做出少许努力却不了了之,民国政府便是如此。建国后,由于政府的清醒认识与重视,采取了自主的自上而下的行为,以行政力量对血吸虫病的普查,血防知识的宣传,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与规划,进行系统血防科研,组织各级力量预防治疗,进行群众性血防等,发动人们进行了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消灭血吸虫病的人民战争,一时我省成为全国防治血吸虫病的光辉典范,这为我们今天如何防治血吸虫病提供了参考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