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神经网络的多变量非线性系统解耦控制及应用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21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生产过程控制中的被控对象往往是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对于一些多变量工业过程采用分散控制将其化成单回路系统,采用多个单回路控制器进行控制可以取得满意的控制效果。然而,对于具有多变量强耦合强非线性的工业过程,特别是对于一类具有多变量强耦合、强非线性和动态特性随运行条件变化的复杂工业过程,即使采用合理的变量配对,将其化成单回路系统,采用单回路控制器也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控制效果。例如,在我国燃煤火力发电厂中广泛采用的将原煤研磨成煤粉的钢球磨煤机制粉系统,磨煤机出口温度、入口负压和进出口差压相互耦合,其动态特性随原煤水分等运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长期以来,采用分散控制设计的单回路控制器组成的控制系统不能投入自动运行,只能靠人工控制,造成超温、堵磨和喷粉事故的发生。因此,强耦合强非线性系统的解耦控制,特别是强耦合强非线性且动态特性随运行条件变化的复杂工业过程的解耦控制,成为过程控制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文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课题“复杂工业生产过程实时智能控制理论与算法研究”(2002CB312201)的支持下,开展了多变量非线性系统的解耦控制方法的研究。并以钢球磨煤机制粉系统作为一类具有多变量强耦合强非线性且动态特性随运行条件变化的复杂工业过程的典型实例,依托东北大学“985工程”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科技创新平台,设计与开发了钢球磨煤机制粉系统智能解耦控制的半实物仿真系统,并在仿真系统上验证了所提出控制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可实现性。本文的主要工作归纳如下:  (1)针对一类多变量非仿射非线性系统,将加权一步超前开环解耦控制器与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项相结合,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多变量非线性系统解耦控制方法。当上述非线性系统未知时,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多变量非线性自适应控制方法。证明了上述两种控制方法均能在保证闭环系统稳定的同时,保证闭环系统的跟踪误差收敛。并通过仿真验证了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2)针对一类具有多变量强耦合强非线性且动态特性随运行条件变化的复杂工业过程,采用解耦补偿器处理被控对象中的耦合影响,采用神经网络补偿非线性项对闭环系统的影响,采用多个控制器之间的合理切换来处理动态特性变化的影响,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和多模型的多变量非线性解耦控制方法。并给出了上述控制方法的闭环稳定性和收敛性分析,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3)针对上述被控对象,以增量式数字PID控制器为基础,提出了易于工业现场实现的基于神经网络和多模型的多变量非线性解耦PID控制方法,分析了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和收敛性,并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当上述被控对象参数未知时,将自适应辨识算法与非线性解耦PID控制器相结合,提出了由线性自适应解耦PID控制器、多个神经网络非线性自适应解耦PID控制器和切换机构组成的多变量非线性自适应解耦PID控制方法。分析了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和收敛性,并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4)建立了钢球磨煤机制粉系统的动态模型,并对制粉系统进行了动态特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钢球磨煤机制粉系统具有多变量、强耦合、强非线性、动态特性随运行条件变化等综合复杂性,难以采用已有的控制方法进行有效控制。  (5)采用钢球磨煤机制粉系统的动态模型,开发了虚拟钢球磨煤机制粉系统仿真对象。采用所提出的基于神经网络和多模型的多变量非线性解耦PID控制方法、基于神经网络和多模型的多变量非线性自适应解耦PID控制方法,设计与开发了基于神经网络和多模型的制粉系统解耦PID控制软件和自适应解耦PID控制软件。并搭建了由DCS控制系统、仪表与执行机构的虚拟装置和模拟现场制粉系统的对象计算机组成的半实物仿真系统。在仿真系统上开展了基于神经网络和多模型的制粉系统解耦PID控制实验和自适应解耦PID控制实验,验证了所提出解耦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工程上的可实现性。
其他文献
随着近几年来锂电池研制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其高能量比、环境污染小、性能良好等优势,现已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设备中。将锂电池串联为电池组使用时,其循环寿命和安全性能已成为限制其发展的主要原因,而电池组管理系统可以实时的检测电池组当前运行状态的电压、电流、温度等重要参数,并据此进行判断是否出现过流、过压和过温等异常状态以及是否需要均衡等,因此对电池组系统的管理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锂电池管理系统
高压气体放电灯由于其发光效率高、显色性好、寿命长等特点是实施绿色照明工程的重要措施。发展节能电光源的同时,应发展与之匹配的节能新型电器附件,以达到更高的系统效率,
本文介绍了一种双管正激磁集成变换器的设计与改进研究。首先简单介绍了双管正激变换器电路拓扑的发展与现状,然后详细分析了ZVT双管正激变换器和双管正激磁集成变换器工作原
工业过程中的时滞现象非常普遍,大时滞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系统的稳定性,导致系统的超调量变大,调节时间大大加长,甚至出现振荡、发散,系统的动态品质明显变差。有许多学者研究
自动测试技术是当今测试领域重点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论文主要研究基于Visio控件的雷达电路板自动测试系统测试程序开发环境的设计与实现。在我国航空航天工业中,雷达系统
人的跟踪在人运动的视觉分析与理解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属于视觉的中级处理部分。人的跟踪是通过对摄像机所拍摄的视频图像序列进行处理,找出连续图像帧间的对应关系,实现对图像和
通道式金属探测器作为安防利器,广泛应用于机场、大型运动会、展览会等需要作安全检查的场合。但是在银行等对安防要求更高的应用领域,通道式金属探测器已不符合使用要求。本
非完整移动机械臂和固定基移动机械臂相比,不仅具有操作的灵活性,而且具有工作空间的广阔性,因此在工业、社会服务、国防等领域的应用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非完整移动机械臂
急冷系统是乙烯裂解气处理的第一道工序,从裂解炉出来的裂解气经过三级换热后进入急冷水塔,进一步换热以降低后面压缩段的功耗,因此急冷系统常常成为制约乙烯装置产量以及长期稳
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已成为新能源开发利用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逆变器作为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关键设备之一,其性能对提高光伏发电效率,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单个逆变电源模块的容量是有限的,为了满足用户对大容量逆变系统的需求,同时提高供电的可靠性以及系统的可维护性,常采用逆变器并联技术。此外,高性能的数字信号处理芯片(DSP)的出现,使得一些先进的控制策略应用于光伏并网逆变器并联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