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意谎言的语用学分析——以《红楼梦》中凤姐的谎言为例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tel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谎言是哲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和语言学的交叉研究领域。国外学者从谎言原型分析、谎言理想认知模式、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等方面对谎言进行究,而国内学者则集中在谎言的界定和分类、谎言与事实的关系(即谎言的真值)、谎言涉及到的对象(说谎者和受谎者)等方面对谎言进行研究。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研究谎言是从Coleman和Kay的谎言原型分析开始的,本文对隐意谎言的定义便是以此谎言原型分析为标准,认为具有“有意欺骗”、“相信不真”和“事实不真”这三种连贯模式的谎言在谎言原型分析上占据核心的地位,是典型的谎言。根据这个标准,本文认为隐意谎言是指说谎者隐瞒其真实意图(不管其意图是好是坏),为了蒙蔽或欺骗对方而采用的虚假之辞。说谎者不仅是有意欺骗而且主观上认定其所做的言语表述不真,事实上其言语表述与客观情况不符,这类谎言就是隐意谎言。   本人认为真假是语义的问题,是否说谎却更多牵涉了语用的问题,因此本文以《红楼梦》中凤姐谎言为例,运用语用学的相关理论对隐意谎言进行分析。首先,本文用Verschueren语用学综观理论中对交际语境的分析,解释了隐意谎言是对发话人不同的发话声型的顺应、对释话人不同角色的顺应、对说谎者和受谎者心智世界的顺应、对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的顺应。其次,本文用语用学会话含义理论中的合作原则对隐意谎言进行分析,认为隐意谎言产生的方式是说话者悄悄地不遵守合作原则中质的准则,有意不让听话者知道他违反合作原则,其表面的交际态度和所传达的字面意思虽是看似“合作”的,但真实的交际意图却是蒙蔽对方,其深层的合作态度这一前提也并不存在。最后,本文用礼貌原则对隐意谎言进行分析后得出,隐意谎言若想成为信谎,被受谎者相信和接受,不仅顺应交际语境,而且要在一定程度上遵循礼貌原则的各项准则。
其他文献
术语是学科中的专门用语,每一个术语都有严格规定的意义,它的形成和精密的程度反映着一门学科发展的水平。训诂术语作为传统训诂学的专门用语,显示出历代训诂学家在从事训诂实践
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学应该充分朗读,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充满生机,才会激情飞扬。可是,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为数不少的老师错误地认为朗读浪费
期刊
针对自己之前的文章,发现了一些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所以提出一些解决的思路:一、教学互动的深化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性格特点,新鲜有趣的事物最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