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地区发生了突如其来的8级特大地震。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给灾区人民造成了严重的财产损失与极大的心理创伤。虽然我国政府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介入救援安置,但这种由上至下的包揽式救援体系仍存在着救助主体单一、救助形式单一、救助理念落后、救助成效短暂等一系列问题。社会工作专业的异军突起则凸显了民间公益力量,社会工作以其专业的服务手法与价值理念,是救灾援建队伍中的重要力量。传统的社会工作实务模式以“问题取向”为主导,将服务对象看作是无力的求助者,以帮助案主解决当下问题为目标,但它未能实现潜力的挖掘与可持续力的培养。“优势视角”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困境,优势视角注重开发案主的抗逆力,培养其自主解决问题、应对挑战的能力。与此同时,它还注重挖掘社区资源,培养社区领袖,激发社区居民自主处理社区事务。本研究以汶川县大同社会工作服务站为依托开展调查,对社会工作服务组织介入灾害服务的模式、特色进行了深入探究,对社会工作者在灾害社会工作中扮演的角色进行了观察与体验。此外,本文还对其总站及分站因地制宜开展的品牌项目进行了追踪访谈与实地调查。最后,本文还对调查中发现的目前社会工作服务组织介入灾区开展服务尚存在的以下方面的困境进行了分析:如社工行动未被纳入政府救灾体系中,因此缺乏社会认同;社工服务机构服务状况亟待完善以及专业的社工督导及人才较为缺乏等等,需要政府、高校与民间机构联合,借鉴发达国家与地区的先进经验,并将优势视角运用于灾害社会工作中,为灾区建设与灾民恢复贡献更专业更强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