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传播与四川老区农民致富的关系研究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传播学的相关理论为理论根据,结合社会学和受众心理学一些相关分析方法,以四川革命老区农民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方法,通过对革命老区的媒介生态状况、媒介的发展特点和信息传播情况,农民对媒介的接触行为的比较分析,研究媒介传播与四川老区农民致富的关系研究。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为:农民对媒介信息的认识和需求与农民致富;农民的媒介拥有状况与农民致富;农民的媒介接触频度与农民致富;农民对媒介传播内容的偏好与农民致富;农民对不同媒体的选择与农民致富;农民致富的业务活动与传媒接触的关系。此次研究的总体是居住在四川老区的农民,全省的老区分布在56个县,占全省181个县级行政建制单位的30.94%,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案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抽取5个县梓潼、邛崃、平武、宜汉、平昌,每个县随即抽取1个村,每个村随即抽样30份调查问卷,以户单位,进行入户调查。本项目共随即抽取样本150份,有效样本140份,占总数的93.3%。本文以社会学和传播学的交叉视角,从四川革命老区农村媒介的类型、构成及其与当地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出发,提出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假设:在四川革命老区,农村信息传播,存在媒介生态结构和媒介功能上的失衡,农民信息的需求强弱与当地经济发展快慢呈正相关。在四川革命老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主体和信息传播媒介呈多元化的情势下,意见领袖对信息的采纳态度,仍然对一般农民获取和采纳农业信息起重要作用。论文研究结果显示:地区经济落后必然导致媒介信息传播落后,在四川革命老区,农村信息传播,存在媒介生态结构和媒介功能上的失衡。农民信息的需求强弱与当地经济发展快慢呈正相关。农民对媒介的认知整体上是与媒介在社会上的发展趋势相一致。在四川革命老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主体和信息传播媒介呈多元化的情势下,意见领袖对信息的采纳态度,对一般农民获取和采纳农业信息的影响仍然显著。①本课题为笔者参与导师承担的四川省革命老区研究中心课题—《媒介信息传播与四川革命老区农村经济发展之关系研究》的部分成果;课题编号:SLQ2011B-01
其他文献
以芦笋汁、牛奶为原料制备鲜芦笋汁凝固型酸奶的工艺工程。通过对比研究、正交实验、极差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凝固型山药花粉酸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鲜芦笋汁加量为10%,糖量为7%,发酵
社会经济的进步,推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异形柱施工作为高层建筑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工法直接关系着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本文简要探讨了高层建筑施工中异形柱施工工法的
汉字学是以汉字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语言学分支学科。主要研究汉字的形体以及汉字的产生、发展及其发展规律等。把汉字学应用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不仅能提高教师进行识字教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在我国符合上述定义的农
<正>近些年我国风景园林事业空前繁荣,学术思想十分活跃,学术界围绕学科体系、历史、发展和前景等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形成了不少研究成果。现将讨论过程中学会形成的一些文件
会议
中国国土面积总量居全世界第三,而由于地质复杂、人口稠密,可供利用的土地资源则相对较少,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一多三少”,“一多”是总量多;“三少”为高质量的耕
张少康先生曾明确指出,章学诚的文论思想一方面代表了乾嘉时期许多学者的观念,另一方面又有着不同于一般学者的精辟见识。然而迄今为止,学者们对于章氏独特的文论思想尚欠系统论
本文主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论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对国际法上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的确认、适用和发展以及在我国的对外交往实践中处理与中国有关的重大国际争端的
目前预备党员的管理培养存在着重视不足、教育不够、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创建党务工作品牌,助推基层预备党员的教育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规范各基层党组织在预备党员管理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