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胁迫下六种固沙灌木的生长反应及渗透调节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_07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沙木蓼(Atraphaxis bracteata)、蒙古岩黄芪(Hedysarum mongolicum)、细枝岩黄芪(Hedysarum scoparium)、互叶醉鱼草(Buddlejaalternifolia)、四翅滨藜(Atriplex canescens)等6种灌木在沙地有着较高的利用价值。为在干旱条件下造林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以其1年生苗为材料,进行了3个土壤水分条件(适宜水分、中度干旱、重度干旱)下的长时期盆栽控水试验。通过测定生物量、叶片水分状况、细胞质膜透性、有机和无机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甜菜碱、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K~+、Na~+、Cl~-)含量等,分析了6种灌木的抗旱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1)在6种灌木当中,四翅滨藜和醉鱼草的总鲜重、干物质积累量在适宜水分条件下都显著高于其它树种。二者即使在中度干旱下,四翅滨藜甚至在重度干旱下,总鲜重、干物质积累量也都比较大。但与适宜水分条件下相比,6种灌木的总鲜重、干物质积累量在中度和重度干旱下都下降。生理方面也有一致的响应:黎明前叶水势、叶片相对含水量都降低,质膜透性都增大。其中重度干旱的影响大于中度干旱。6种灌木在总鲜重和干物质积累量的降幅、质膜透性的增幅、黎明前叶水势和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大小等方面具有差异。毛条、沙木蓼、四翅滨藜抗旱性较强,杨柴、花棒、醉鱼草抗旱性较弱。6种灌木应当说都具有一定的抗旱性,相对都能适应中度干旱。醉鱼草是适应重度干旱较差的树种。(2)除四翅滨藜的根鲜重在水分胁迫下增加外,其余树种的根鲜重如同6种灌木的茎、叶鲜重都在减小。但就降幅而言,水分胁迫对地下部分根系的影响较小,而对地上部分影响较大,尤其叶对干旱最为敏感。在地上部分鲜重比例在水分胁迫下下降的同时,6种灌木的根鲜重比例及根冠比在水分胁迫下都增大,尤其在重度干旱下表现一致。植物根系在水分胁迫下的特征体现植物的御旱性。由根系鲜重比例的大小、根冠比的增幅所反映的6种灌木的御旱性不同于其抗旱性,说明树木的抗旱性是由其耐旱性与御旱性共同决定的。(3)在水分胁迫下,6种灌木均表现出耐旱的渗透调节过程,但在参与物质、累积程度、发生时期、发生的水分胁迫强度类型等方面有所差别。除有机物质外,无机离子也起一定的作用。甜菜碱均参与了6种灌木的渗透调节过程,其它渗透调节物质则有例外。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典型样带和典型群落样地调查法,通过对新疆喀纳斯旅游区森林群落结构与物种组成、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环境梯度特征、群落演替阶段与物种多样性,以及自然火干扰后更新林
河北钢铁集团石家庄钢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石钢公司)是个拥有在册职工4000余人,年产钢200万吨左右的特钢生产企业。  近两年来,石钢公司通过组织围绕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开展有特色的“讲、比”活动,实现“讲、比”活动攻关课题、科技项目立项200余项,创造价值达2.3亿元;平均每年有700多名科技工作者参加“讲、比”活动;平均每年有100多位科技工作者在“讲、比”活动中取得立功授奖的好成绩。这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维护全球碳平衡、生态稳定和缓解全球气候变暖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森林植被碳储量和碳密度是评价碳循环贡献的基础,研究其空间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