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克特罗《拉格泰姆时代》犹太身份的建构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chen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拉格泰姆时代》是当代美国杰出的后现代小说家E.L.多克特罗的第四部小说,也是其代表作之一。小说发表于1975年,其将历史与虚幻融合的写作手法为美国当代文学开创了先河。小说借由对生活在20世纪初的三个不同种族家庭的描写展现了一段被称为“拉格泰姆时代”的美国历史,在这一过程中多克特罗借人物之口表达了他对自身身份定位的思考。《拉格泰姆时代》中,多克特罗着力刻画了犹太爸爸这一特殊身份的人物形象,最终将他塑造成为一个经济上富裕,事业上成功,家庭幸福美满的美国犹太人。《拉格泰姆时代》揭示了美国社会当时存在的诸多历史问题,而其中所蕴含的犹太身份主题充分展现了作品的独特魅力。以前对于《拉格泰姆时代》的研究多集中与后现代主义和新历史主义,本论文使用一种新的方式分析多克特罗通过小说表达的深层思想,帮助读者从新的视角赏析这部后现代小说。因此,本论文通过对《拉格泰姆时代》文本的分析为文学作品研究提出新的指导方式。论文以身份建构理论为支持,除了引言和结语共分三章。通过对小说文本的分析揭示了《拉格泰姆时代》中塑造的新犹太身份。《拉格泰姆时代》构建了小说主人公的犹太身份。多克特罗在文本中将历史人物与虚构人物置于同一历史事件中,表达了他对历史事件的深刻思考和强烈的政治倾向。本论文帮助读者理解在现代美国社会中的新犹太身份,不仅为当代美国人提供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而且为包括犹太人,黑人甚至华人在内的移民提供了一种新生活的建议。
其他文献
Fowler等语言学家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批评话语分析,旨在探究语篇与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作为该领域的杰出代表之一,Fairclough提出了三维模式理论并常被用于批评性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