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密度下油菜和小麦抗倒性差异形成机理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dangd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倒伏是制约油菜和小麦高产和优质重要因素。倒伏不利于机械化收获,且阻碍籽粒灌浆,造成产量和品质严重降低。因此,高产和抗倒互相制约。实际生产中,合理密植可协调油菜高产和抗倒的矛盾;小麦密植后,籽粒产量提高,倒伏风险增大,高产和抗倒矛盾突出。故而,不同密度下油菜和小麦抗倒性存在差异。本试验采用裂区试验设计,油菜试验:以播期(9月25日、10月25日)为主区;品种(华油杂62和沣油520)为裂区,密度(15×104株hm-2(D1)、30×104株hm-2(D2)、45×104株hm-2(D3)和60×104株hm-2(D4)为裂裂区;小麦试验:以播期(9月25日、10月25日)为主区;品种(郑麦9023和襄麦D31)为裂区,播种密度(120×104hm-2(D1)、240×104hm-2(D2)、360×104 hm-2(D3)和480×104 hm-2(D4)为裂裂区。本试验探究在不同播期和密度下,两种作物在农艺性状、力学特性、理化特性及显微结构表现差异,系统揭示油菜和小麦抗倒性差异形成机理,为油菜和小麦―高密抗倒‖和轻简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9月25日播种,密度增大,油菜单株产量、单株角果数及每角粒数均减小,小区产量在45×104 hm-2处理达峰值,倒伏指数最小。播期推迟至10月25日,小区产量、单株产量、单株角果数及每角粒数均显著降低;晚播增密至D4条件下,小区产量在D4密度达到最大值,倒伏指数最小。播期推迟,茎秆高度及干重均显著降低;茎秆木质素及纤维素含量显著下降;木质素合成酶过氧化物酶(POD)、肉桂醇脱氢酶(CA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及4-香豆酰-Co A连接酶(4CL)酶活性均显著降低;但植株地上部鲜重降幅较大,倒伏指数下降,抗倒性增强。适期播种时,密度增大,茎秆高度及干重均显著降低,茎秆维管束长度/髓腔外组织宽度等指标参数逐渐增加,茎秆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呈先增后降趋势,与木质素合成相关酶POD、CAD、PAL、4CL的活性增强,茎秆易倒伏部位从主茎中上部转移至主茎中下部,倒伏指数呈先降后趋势。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木质素协调倒伏指数及小区产量的关键指标,茎秆木质素含量及群体木质素总量高,可同时获得较强的茎秆抗倒性及较高的小区产量。(2)10月25日播种,密度增大,小麦千粒重及每穗粒数均下降,籽粒产量在D2或D3达到峰值,倒伏指数较大;播期提前至9月25日,在任何密度下,籽粒产量、千粒重、每穗粒数及有效穗数均显著降低;早播增密,籽粒产量仍在D2或D3密度达到最大值,倒伏指数较大。播期提前,小麦株高及茎秆干重均显著减小;茎秆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显著下降,与木质素合成相关的酪氨酸解氨酶(TAL)、肉桂醇脱氢酶(CA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及4-香豆酰-Co A连接酶(4CL)酶活性均显著降低,但植株地上部鲜重降幅较大,倒伏指数下降,抗倒性增强。适期播种时,密度增大,株高显著增加,茎秆干重显著降低;茎秆机械组织层数等指标参数均逐渐减小,茎秆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与木质素合成相关的TAL、CAD、PAL、4CL酶活性下降;易倒伏部位主要发生在茎秆基部第2节间处,倒伏指数显著增加。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木质素为影响倒伏指数及籽粒产量的关键指标,密度增大,茎秆木质素含量低,而群体木质素总量高,可获得较强较高的籽粒产量,但茎秆抗倒性降低。(3)不同播期和密度对油菜和小麦产量及抗倒性影响存在差异。油菜和小麦倒伏部位发生不同,密度增大,油菜茎秆易倒伏部位由茎秆中上部转移至下部,小麦茎秆易倒伏部位主要发生在茎秆基部第2节间;油菜茎秆发育进程先慢后快,小麦反之,导致两作物倒伏部位不同。两作物倒伏指数对密度响应不同,密度增加,油菜倒伏指数呈先降后增,抗倒性提高,产量增加,于45×104 hm-2或60×104 hm-2处理产量与抗倒性协调性最佳;而小麦倒伏指数显著增加,倒伏风险增加,240×104 hm-2或360×104 hm-2处理下,产量最佳,高产和抗倒矛盾突出。两茎秆细胞结构特征亦存在异同,两作物在密植条件下维管束数目和面积均显著减小,单株产量减小;油菜茎秆茎秆维管束长度/髓腔外组织宽度等指标参数增加,抗倒性增强,小麦茎秆机械组织层数等指标参数降低,抗倒性降低。两作物茎秆理化性质影响抗倒性;合理密植,油菜茎秆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及其相关酶活性增加,小麦反之,这是两作物抗倒性存在差异重要原因。
其他文献
目标跟踪是计算机视觉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目标跟踪在视频处理中有很多实际的用处,是经典的计算机视觉问题。在实际生活中,视频监控,人机交互界面,机器人感知,动作识别,医学成像,无人机等都用到了目标跟踪。在目标跟踪过程中,当目标发生形变时,传统的目标跟踪算法已经不能满足跟踪需求,所以本文针对目标发生形变导致跟踪精度下降或者跟踪失败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针对单一特征训练出的表观模型无法
伴随着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快速建设和智能电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力电子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大量的变频调速装置、工业电弧炉、风力发电机组等非倍频周期性负荷接入电网。类似设备的大量应用引起电压幅值、相位、波形发生不规律的变化,产生的谐波和间谐波对电力信号造成了严重污染。间谐波因其不确定性有别于谐波,从而传统的谐波分析方法不能完全照用在间谐波检测中。并且由于间谐波衍生出的密集频谱信号彼此之间存在严重主瓣干涉,
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混杂在油菜中的单、双子叶杂草会严重影响油菜的品质和产量。传统的选择性除草剂在杂草种类有限定且施用剂量和喷施时间上有着严格的要求,从而影响了其广泛的推广应用。与选择性除草剂相比,草甘膦具有广谱、高效和非选择性等优点。因此,培育具有草甘膦抗性的油菜品种对于解决草害胁迫,提高油菜品质和产量有着重要的生产意义。本研究旨在利用农杆菌介导的油菜下胚轴遗传转化法将I.variabi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医疗高新技术因人类追求更美好、更长远、更健康的生活而不断地应用于现代医疗活动中,人类也从“补偿性”医疗不断转化为“增强性”医疗,随之而来的医疗高新技术,诸如器官移植、现代生殖、基因工程等全新医疗技术在提升人类生命质量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伦理风险,而这些伦理风险主要集中在高新医疗技术的伦理审查与监管过程中。目前医疗高新技术的伦理审查与监管仍然
瓦斯突出一直是威胁煤矿正常生产的重大安全问题,在松软突出煤层的开采过程中尤为多见,目前普遍采用肋骨钻杆在煤壁的特定位置区域钻孔排瓦斯以解决瓦斯突出问题。由于现有排渣技术的限制,卡钻事故时常发生并导致钻孔深度和成孔率极低,从而极大降低了瓦斯治理的效率和效果。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对肋骨钻杆的排渣机理进行研究,并提出钻杆优化方案。针对松软突出煤层钻孔施工复杂工况,采用钻孔理论分析、排渣数值模拟及实验室实
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的形貌调控(包括尺寸、晶面和多级结构)研究正在得到越来越多关注。这些形貌可控的微/纳米尺寸MOFs晶体材料表现出明显的尺寸效应和形貌效应,在催化、生物医药、传感以及能量存储和转化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论文采用配位调控方法,研究了钛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IL-125的形貌调控合成,及其对氧化脱硫反应的催化性能。合成了钛基金属-有机配位胶囊,对其晶体结构、光电化学和
新疆塔什库尔干县老并地区位于西昆仑成矿带,该地区环境恶劣,交通不便,地质构造复杂,因此地质研究和矿产勘查工作程度相对较低。但是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且矿产资源非常丰富。本
获各琦矿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地处华北陆块北缘西段。区内岩浆岩较发育,其中以华力西-印支期岩浆活动最为强烈,主要发育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以出露于矿区西南部的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展开系统研究,通过野外调研及对岩石的岩相学、矿物化学、U-Pb年代学、元素地球化学等特征的深入分析,进一步探讨了其岩石成因及物质来源,并为古亚洲洋板块的消亡及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陆块的碰撞拼合提供
矿井陷落柱突水是危害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灾害之一,陷落柱突水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更是巨大,开展陷落柱突水机理和发育特征的研究对于矿井安全生产、采煤工作面优化设计、提高煤炭产量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岩石力学理论研究、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现场地球物理勘探、数值模拟为主要研究方法,主要对陷落柱破碎带的富水性进行了分析预测,以及通过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采动影响下石泉煤矿303采区3号煤层开采受陷落柱的
液体胶塞是一种适用于低压油气井的挖潜改造、填砂暂堵压裂、水平井分段暂堵压裂等作业的暂堵剂。针对常规传统液体胶塞成胶时间不易控制、胶塞强度和韧性缺乏、破胶液不易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