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临界CO2流体染色特性的活性分散蓝染料合成及结构表征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re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临界CO2流体染色技术无需水的参与,也无废水污染,属于环保型的绿色染整新技术。然而,由于适用的染料品种较少,以及非极性二氧化碳介质无法打开足够的氢键使染料扩散进入纤维内部等原因,超临界CO2流体无水染色技术在天然纤维的应用上出现了无法上染或者上染颜色浅等问题。活性分散染料兼具分散染料和活性染料的特性,可以使天然纤维在超临界CO2流体染色中获得良好的染色效果。
  针对以上情况,本文依据胺化反应,以1,4-二羟基蒽醌及其1,4-二氨基蒽醌隐色体与苯胺和乙二胺之间的反应为研究基础,分别探讨了反应溶剂用量、隐色体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氧化剂种类、氧化剂用量和氧化时间等影响因素对活性分散蓝染料中间体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中间体反应的最优工艺为:在氮气保护下,10mL异丁醇做溶剂,n(1,4-二氨基蒽醌隐色体):n(1,4-二羟基蒽醌)为3∶1,n(苯胺):n(1,4-二羟基蒽醌)为6∶1,n(乙酸铜催化剂):n(1,4-二羟基蒽醌)为6∶1,n(O2,氧化剂):n(1,4-二羟基蒽醌)为3∶1,第一阶段的反应温度为60℃,氧化时间为3h。
  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本文将1,4-二羟基蒽醌及其隐色体、苯胺和乙二胺(n=2)、1,4-丁二胺(n=4)、1,6-己二胺(n=6)分别发生反应得到三种不同结构的活性分散蓝染料中间体。然后,将三种活性分散蓝染料中间体分别和三聚氯氰、2,3-二溴丙酰氯反应得到二氯均三嗪型及α-溴代丙烯酰胺型活性分散蓝染料。此外,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元素分析(EA)、液质联用(LC-MS))等测试手段对合成的活性分散蓝染料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活性分散蓝染料的结构与预期设计结构相同。此外,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染料中间体中接入二氯均三嗪或α-溴代丙烯酰胺活性基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蓝移现象;以乙二胺(n=2)和1,4-丁二胺(n=4)为原料反应得到的活性分散染料为蓝色色调,而以1,6-己二胺(n=6)为原料反应得到的活性分散染料为紫红色色调。
  最后,本文将合成的二氯均三嗪型活性分散蓝染料在超临界CO2流体中对棉和羊毛织物进行染色,并对染色织物的各项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合成的活性分散蓝染料在两种织物上染色的色调均为蓝色;其中以乙二胺(n=2)为原料反应得到的活性分散蓝染料对羊毛织物的亲和力优于棉织物,而以1,4-丁二胺(n=4)为原料反应的活性分散蓝染料对两种织物的亲和力均较好。
其他文献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在全世界范围内分布较为广泛,是油气资源的的重要组成部分。裂缝的发育往往较为复杂,注CO_2泡沫能够有效改善常规开采过程中发生的窜流、粘性指进等问题。明确CO_2泡沫在裂缝性低渗油藏中的排驱采收机理对于泡沫提高采收率的发展和应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室内实验,对起泡剂性能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了矿化度、酸性、含油量和温度、压力等因素对泡沫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岩心实验研究了泡沫在不同渗透
学位
在油气储层测试中,往往同步测试井底压力和温度动态数据。压力数据的解释方法已经十分成熟,而温度资料的解释工作在国内外开展很少,这降低了测试资料的利用率。实际上,温度测试资料同样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一方面,温度动态数据的测试精度高;另一方面,在一些渗流规律复杂的储层如低渗储层中,经常难以测得有效的压力数据,此时温度数据的解释就可作为获取油气藏参数的辅助手段。而且地下压力的传递也受到温度场的影响,单独考
学位
河流相油藏具有油层跨度大、含油区域分布广、储层之间的非均质性极强等特点,而长期的注水开发导致该类油藏的地质情况更加复杂。准确的识别河流相的地质特征成为设计合理的油田开发方案以及提高采收率的前提,而油藏数值模拟和自动历史拟合技术作为当今识别油藏常用的方法之一,选择合理的油藏自动历史拟合方法有助于获得油藏更为准确的储层特征信息。本文采用集合卡尔曼滤波算法实现该过程。该算法是自动历史拟合领域应用较为广泛
学位
聚合物微球分散体系驱油是目前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的有效方法,聚合物微球分散体系可以逐级进入储层深部进行调驱,有效改善注水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但目前我国油藏开采条件越来越苛刻,功能单一的聚合物微球不能满足典型特殊地层条件下的可控堵水要求,只有聚合物微球的综合性能得到提升,才能更好地适用于油田开发过程,所以,聚合物微球的多样性、多功能性必将成为发展趋势。本论文采用反相核壳乳液聚合法,合成一种壳层高温
学位
随着深井、超深井和大斜度井钻井技术的飞速发展,非标准井身结构越来越普及,出现了许多的小间隙、窄窗口等复杂条件下的尾管固井。在实体膨胀管技术上发展而来的膨胀式尾管悬挂器具有外径合适,悬挂器坐挂前后环空过流面积不变等特点,能够很好的解决上述固井难题。该类型尾管悬挂器性能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匹配的送入工具功能是否完全。针对国内仅有的采用“自下而上”结构推动膨胀的膨胀式尾管悬挂器送入工具结构上的不足,
学位
煤层气是一种非常规油气资源,煤层气的开采经常采用多分支水平井技术。最近几年,我国沁水盆地郑庄区块利用多分支水平井开采煤层气,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应。由于沁水盆地煤层地质条件复杂,多分支水平井钻井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有许多关键技术还有待完善。本论文结合生产实际,对煤层气多分支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井眼轨道优化设计与高控制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根据郑庄区块地质特征和多口井的现场施工情况,总结分析了郑庄
学位
MT构造位于FT凹陷中部构造带的西南部,目标区块构造复杂,纵向上油层分布零散,开发中存在油田递减快、吸水能力差等低渗透油田特有的问题。本次研究优选MT油田M1、M2、M4、M5、M6、M15等6个区块作为研究对象,在深化区块地质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油藏生产的特点,通过开展油藏工程评价,研究可以实现油田合理开发的技术对策,减缓区块产量递减,提高油藏最终采收率。本文首先进行精细地质研究,通过对MT油田6
学位
该文以CO驱(非混相),CO原油的特性和CO吞吐三个方面研究O提高采收率的方法与机理.采用高压细管模型、低压平面模型研究和对比注入不同驱潜剂、不同注入方式下提高采收率的幅度,确认水驱CO段塞、CO-水交替注入是提高采收率的有效注入方式.通过微观模型实验,研究了驱油过程和残余油分布,提出了水驱后注气可以提高采收率、而气驱后注水也能提高采收率的观点,探讨了气-水交替注入提高采收率的机理,认为气-水交潜
该文运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采用Visual C++程序语言,对原织物CAD系统进 行了完善与升级.运用Kroncker变换实现了复杂组织组织图的显示;对二重组织织物的模拟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探讨;完成了织物模拟过程中纱线捻度和隐条格的效果显示;初步生成了工艺参数表,并试图运用阿诺德变换和生命游戏模型从另一种角度实现织物的模拟.
近年来,我国的童装市场发展迅猛,其市场占有率不容小觑,各式各样的童装店更是琳琅满目,其发展速度远远高于服装整体的发展速度,而质量参差不齐的服装产品对于皮肤娇嫩的广大儿童尤其是婴幼儿来说更是潜在的危险因素,因此,对婴幼儿及儿童服装的安全性与功能性的考量更应该放在突出的位置。哪些参数应该列为考核的对象?怎样的服装才是符合标准规定的产品?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现行的婴幼儿及儿童服装标准进行剖析,在服装绳索和拉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