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大肠癌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中国排名三、四位。大肠癌的发生是一个涉及多基因改变,和多阶段致癌的复杂过程,其中抑癌基因的异常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结直肠癌缺失基因(Deleted colorectal careinoma DCC)是重要抑癌基因,从1990至今已逐步明确DCC基因的失活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细胞外结构域与神经细胞粘附分子(N-CAM)及其它相关细胞表面糖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相似,因此可推测其是通过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间质相互作用而在胚胎的发生和细胞分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DCC蛋白在配体缺乏环境中(如转移或肿瘤生长速度超出局部血供时),具有肿瘤抑制蛋白的功能,可以诱导细胞凋亡,但在配体Netrin-1存在时,DCC蛋白则具有抗细胞凋亡作用。DCC基因失活与大肠癌进展及预后密切相关,DCC基因参与肿瘤的发生途径之一是可影响凋亡。但是,DCC基因如何影响凋亡基因Bcl-2、Bax,尚未见相关报道,针对上述情况,本研究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4例大肠癌组织中DCC、Bcl-2、Bax蛋白表达情况,试图发现他们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探讨大肠癌的发病机制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收集中国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存档的2005年3月-2005年10月临床和病理资料齐全手术切除的大肠癌大体石蜡标本74例。平均年龄51.3岁(32—82)组织学类型:管状腺癌52例、乳头状腺癌14例、粘液腺癌10例、未分化癌1例、腺磷癌1例;分化程度:高分化28例、中分化31例、低分化15例;Dukes分期:A期14例、B期33例、C期22例、D期5例。淋巴结转移:无转移41例,有转移33例。2、实验试剂和仪器:兔抗人DCC克隆抗体购自博士得生物公司、鼠抗人Bcl-2单克隆抗体、鼠抗人Bax单克隆抗体(即用型)、超敏sp试剂盒、DAB显色剂均购自迈新生物公司。CK-2倒置显微镜(日本,OLYMPUS);UL-1168751H CO2孵育箱(美国)。二、方法所有标本经10%甲醛固定,石蜡重新包埋,4um厚连续切片,1张作HE染色,余作免疫组化。DCC抗体稀释度为1:100,Bcl-2,Bax为即用型,正常大肠组织作阳性对照,用0.01mol/1的PBS(pH7.4)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抗原微波修复,S-P法免疫组化具体操作。图像分析处理:将免疫组化切片由摄像系统提取数值化图像输入HPIAS-2000多媒体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处理测定,测得积分光密度进行统计分析。三、统计学方法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规定P<0.05或P<0.01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一、大肠癌中DCC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本试验74例大肠癌组织中,DCC阳性表达34例,阳性率45.9%,阴性表达40例,阴性率54.1%,免疫组化镜下计数及图像分析积分光密度均示DCC蛋白低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而与肿瘤的分化程度(P<0.05)和Duck分期有关(P<0.01)。二、大肠癌中Bcl-2基因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本实验Bcl-2基因阳性率为60.8%。Bcl-2基因高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Duck分期(P<0.05)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三、大肠癌中BaX基因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本实验Bax基因阳性率为48.6%。Bax基因低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P>0.05)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且与肿瘤的分化程度(P>0.05)Duck分期也无关(P>0.05)。四、DCC、Bcl-2、Bax在大肠癌中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联系在74例标本中,Bcl-2阳性率60.8%,Bax阳性率48.6%,DCC、Bcl-2表达相一致的共23例,占31.1%(23/74),DCC、Bax表达相一致的共46例,占62.2%(46/74),统计学发现DCC表达与Bcl-2,和Bax表达具有显著相关性。40例DCC低表达的癌组织中Bcl-2蛋白表达阳性31例(77.5%)。Bax蛋白表达阴性26例(65%),DCC与Bcl-2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201P<0.05)。与Bax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296 P<0.01)。结论DCC基因表达缺失与肿瘤分期及分化程度相关,可作为患者预后指标之一。DCC基因失活导致Bcl-2/Bax反常表达,抑制凋亡发生。可作为DCC基因凋亡分子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