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椎板关节突螺钉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来源 :宁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tonw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对腰椎椎板关节突螺钉(lumbar translaminar facet screw,TLFS)进行相关基础解剖学研究,研究腰椎椎板解剖学特征、为置钉提供相关的解剖学依据,提高置钉的准确性、安全性。完成椎板关节突螺钉相关的临床对照研究,以评价其临床疗效。  方法:(1)通过Mimics软件对腰椎椎板的CT数据进行重建分割,对相关的解剖学参数进行测量和记录,并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置钉的置钉点选择、置钉角度及螺钉长度提供可靠的解剖学依据。(2)对65例因腰椎间盘突出合并中重度腰椎不稳需行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联合后路内固定术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三组进行临床对照研究,A组为腰椎椎间融合术+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B组为腰椎椎间融合术+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C组为腰椎椎间融合术+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内固定术。记录并对比三组患者术中参数、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评分(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及融合率等指标,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在对解剖学测量数据的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各节段腰椎椎板厚度的变化趋势、椎板长度及角度的均值,提出合适的置钉点及置钉角度及长度。在对腰椎椎板关节突螺钉相关的临床对比研究中,B组和C组在术中出血与手术时间上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优于A组,且差距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融合率及内固定失败率上,A组和C组稍优于B组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术后VAS、ODI及JOA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但三组之间各同一时期评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本课题定量研究了腰椎椎板的解剖学特征,为腰椎椎板关节突螺钉的置钉进针点及角度、螺钉长度提供解剖学依据。临床对比研究表明,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对侧椎板关节突螺钉内固定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同时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腰椎内固定方式。
其他文献
目的脑白质损伤(White matter damage, WMD)作为引起新生儿围生期死亡和脑瘫发生的重要原因,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对其的研究也日益增多。然而,目前早产儿WMD的病理生理机制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three-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3D-STI)探讨正常婴幼儿、儿童及青少年心肌纵向应变、径向应变及圆周应变的特征,为临床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
张择端,字正道,又字文友,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北宋末年画家。他自幼好学,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开封),后习绘画。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界画宫室,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
慢性脑缺血由于短期内不会引起明显的神经功能缺失,既往较少受到大家的关注。而近期已有多项研究表明慢性脑缺血可以导致实验动物的认知功能障碍,而且这种认知功能障碍随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