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速度滑冰运动员水平与国际一流速度滑冰运动员水平相比整体差距较大,主要表现为耐乳酸能力差、有氧基础低,造成比赛后程速度保持不住、降速。为解决这一关键技术问题国外选手大多赛前会进行高原训练,但是我国由于地理因素的限制,我国至今没有海拔2000米以上的速滑馆,在技术层面限制了本项目的发展,为解决这一技术难题吉林体育学院重点实验室建造了自己的低氧实验室,人工模拟2300米的海拔,并在第十二届冬运会前第一次应用到速度滑冰运动员吉佳身上,本人对吉佳赛前模拟高原训练全程进行了跟踪。本论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测试法、数理统计法等科学方法,通过人工模拟高原训练采用高住低练的训练方法,运动员晚上九点入驻到第二天早上七点出舱,连续入驻28天即赛前强化训练的四周,借助一系列的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分析人工模拟高原训练对吉佳专项耐力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1、通过人工模拟高原环境,吉佳的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分别提高了0.41±0.34×1012/L,13.03±9.33g/L,3.37±2.87%,血氧饱和度出舱后提高1.85±0.36%。说明运动员携氧能力得到提高,心率下降了,说明心脏功能得到强化,所以28天人工低氧环境的训练对吉佳心血管功能的提高效果明显。2、速滑运动员吉佳在模拟高原训练期间测得的睾酮值、血尿素值和肌酸激酶值显示,运动员吉佳三项生化指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波动幅度不大,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态很好,无论是身体合成能力、身体恢复能力以及承受负荷能力都有所提高。3、在整个实验期间,运动员的训练强度、训练量都是按正常训练计划进行的,在模拟高原训练实验后吉佳的无氧阈功率提高了33.2%,最大摄氧量测试值也有所提高,证明高住低训对专项有氧耐力起到促进作用。4、通过对吉佳做无氧功实验我们可以看出,速滑运动员吉佳进驻氧舱前的10秒无氧功平均功是590.71W,功率递减率19.42%,60秒无氧功功率是483.32W,功率递减率52.95%。在运动员吉佳出氧舱后测得的无氧功,运动员吉佳10秒无氧功平均功率为670.35W,比进氧舱前提高13.5%。60秒无氧功功率为567.75W,增长17.5%,变化明显,以上数据说明吉佳的专项无氧耐力提高幅度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