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客家宗族研究——以上杭丘氏宗族为例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闽西上杭丘姓为考察对象,通过对丘姓宗族的历史人类学考察,展现丘姓宗族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生活层面。过去学界对于宗族的考察局限于其政治和文化的功能,尤其注重对于宗族族产、族谱、祠堂三位一体的研究。本文试图脱离这一传统框架,力图剖析出宗族最基本的结构及其文化的功能。 在前言部分,我介绍了我的研究缘起及研究的过程。 第一章有关理论的探讨和本文研究框架。对于传统学界对于宗族的研究进行反思,并说明本研究中有关宗族的定义和研究框架。 第二章有关上杭丘姓居住地概况。介绍了丘姓居住地上杭的一些基本情况。 第三章上杭丘姓的历史源流及其发展过程。介绍了丘姓的基本情况,并以丘姓大宗祠作为考察对象,分析其背后的宗族结构。 第四章红色时期的宗族组织。考察红色革命特殊时期的丘姓宗族,分析特殊状况下宗族的发展。 第五章现代背景下的宗族——种新型的宗族组织。分析了现代化背景下宗族发展的一些特点。 第六章现代的族谱书写。通过和传统的族谱进行比较,得出了现代族谱的一些新特点,分析族谱变化的成因。 结语部分,对于全文的观点进行最后的总结,并提出自己对于宗族结构的认识。
其他文献
2007年笔者有幸作为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项目的委派去世界著名的岩画研究机构--意大利的卡莫诺史前中心,跟随著名岩画专家,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岩画委员会主席埃玛努埃尔·阿纳蒂
本文通过对志愿服务这样一种深受民族地区欢迎并卓有成效的发展方式在民族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变迁过程中的影响的观察,从民族学、社会学的角度,对民族地区和谐发展进行
民居(俗谓家屋)是在实践基础上的文化建构,阐释其物质表象背后的丰富隐义早已成为一种良好的学术传统。作为一种文化的解释方法,学术界从象征人类学的视角解读民居所蕴含的文化意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