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情浸润的苦难悲歌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asd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迟子建是当代一位独具个性且笔耕不辍的作家,创作力经久不衰,佳作迭出。自上世纪80年代携“北极村童话”进入文坛,她始终以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关注着黑土地上的生与死、欢与悲,执着于对辛酸生活的温情表达,用“忧伤而不绝望”的文字描摹着“小人物”在无常命运下的苦难遭际。她的小说往往以苦难和寒冷为底衬,书写苦难但却不极尽渲染,而是努力化解和超越并以此建构诗意与温暖。在对苦难表现有着复杂蕴涵的当代文学中,迟子建的苦难书写因在揭示批判的同时写出了温情脉脉的诗意存在而独树一帜。本论文以迟子建小说中的苦难主题书写为研究对象,在文本细读与叙事分析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作家笔下的苦难主题范式,探究其消解、超越苦难的方式,力图对迟子建小说的苦难书写作一个较为全面的解读。论文主体依叙事缘起、苦难形态、苦难的超越、价值与限度的论述次序主要分为四部分。“叙事缘起”部分从苦难与文学的不解之缘、作家主体经验和底层关怀精神三方面探究作家选择苦难叙事的因由。“苦难形态”则是对迟子建笔下苦难主题范式进行认知归类,囊括“女性苦难”、“民族苦难”、“生存苦难”和“精神苦难”几大主要类型。“苦难的超越”是论文的建构中心,主要从小说文本“救赎”和叙事消解两大向度出发,探寻作家消解、超越苦难的方式与方法。文本救赎从“坚忍豁达的心态”、“审美幻象的营构”和“爱与真情的力量”三个维度进行阐释,叙事消解则从“叙事情节的淡化”、“诗意叙事”和“温情叙事”的小说叙事结构与模式着手分析形式对苦难的化解。“价值与限度”部分就迟子建苦难书写的文学批评与建构意义论证其文学价值,同时又对其苦难超越的限度予以观照。论文结尾部分以迟子建新作《群山之巅》为节点追溯其创作轨迹与转折,分析其创作的变化与守恒并对其新作中呈现出的显著转变作详细分析。全文意在对迟子建的苦难书写作一个系统性概观,以期更深入地体悟迟子建文学创作的内蕴与魅力。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关于我国海域新生代聚煤规律的认识十分局限,对诸如煤层发育分布规律、聚煤作用时空迁移特点和控制因素、主要地质因素控煤模式等基本问题缺乏系统性认知。为此,本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随着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加剧变得日趋重要。通过25例深度访谈、60例开放式问卷调查和813例各类大学生调查,建立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四因子的目的性职业价
数学教师在课前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体现行为主义的理论——动手实践,大胆尝试;要体现认知主义理论——有意义地接受学习;要体现人本主义理论——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
<正>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更多的表现在发散性上,而创造性心理品质又是创新能力的保障。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同等重要的。
会议
<正>在紫禁城的西华门内,坐落着一座十分特别的西式洋楼建筑,分别由东、西、北三座砖木结构的单体楼房联接而成,楼房的屋顶是高耸的四坡式,上覆鱼鳞状的牛舌瓦。位于北部的楼
采用蒙特卡罗程序模拟得到”Am137Cs发出的能量分别为60和662keV的1射线对干土和水的质量衰减系数,从而标定土壤密度、水含量与两种射线的透射率的函数表达式。模拟检测表明,由
<正>公元1572年至1582年,即明朝隆庆六年至万历十年,兴起了一场企图挽救明王朝统治危机的革新运动.其内容主要是整顿吏治和改革财政,领导这场革新运动的是杰出的政治家和卓越
我国处于经济转型和制度变迁的特殊历史时期,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体育事业要持续发展,应对其进行整体和深层次改革,而产业化改革是其必然选择。以此为研究背景,以
讨论了西方体育基本制度中的第一、第二、第三基本制度,根据对德国的实证研究建立分析西方体育基本制度的分析模型——体育福利三角形,并将研究的视野扩大到整个西方福利国家
目前我国高师院校教师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无法适应教师教育专门化和基础教育推行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为克服所面临的危机,高师院校必须树立将培养学生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