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鼻炎是鼻黏膜炎症的病变,临床上表现通常包括:鼻塞、鼻痒、流涕等。非变应性持续性鼻炎(PNR)是一个比较广的鼻炎分类范畴。据报道,约一半有鼻部症状体征表现的患者患该病。有报导显示,该病的发病率从20-50%不等。该病会影响患者的下呼吸道正常生理功能,社会活动、学习和工作效率。鼻塞是该病最普遍的症状,该症状常导致气流不畅而引起睡眠呼吸障碍,严重影响患者夜间的睡眠质量。如未积极控制,可以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显著下降在PNR药物治疗领域,各种血管收缩剂如麻黄碱和萘甲唑啉等占据了主导地位。随着对减充血剂的不良反应,在80年代联合国将麻黄素列入管制药品。自1949年首次应用糖皮质激素(GC)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取得成功以来GC通过其显著疗效而成为临床上治疗多种疾病。
GC发挥抗炎作用的机制是多途径、包括基因效应及非基因效应的调控作用,GC与胞浆内GR结合形成GC-GR复合物,GC-GR复合物转移到细胞核中而发挥其抗炎作用。随着局部糖皮质激素化学结构的改进,应用范围得到扩大,但仍然局限于变应性鼻炎和鼻息肉等疾病。进入90年代,局部糖皮质激素开始应用于鼻腔、鼻窦慢性炎症的治疗,疗效逐渐得到广泛肯定。目前局部糖皮质激素成为治疗的一线药物,为了进一步验证局部糖皮质激素治疗PNR患者的临床疗效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水平及其机理,进行了这项研究。
目的:
观察局部糖皮质激素对非变应性持续性鼻炎患者的症临床状改善程度,尤其鼻塞与鼻塞有关症状,比较治疗前、后。对PNR患者鼻阻力与正常人的鼻阻力比较,并通过GC三个月治疗后的改善程度,评价GC改善鼻通气功能。进一步了解PNR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同时评价GC对PNR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起的作用。观察GC对鼻腔黏膜血管收缩的作用。
方法与结果:
1.采用多中心、开放性、自身对照的临床研究。观察三个月糠酸莫米松鼻喷剂200ug/天的持续治疗,通过多项主、客观评价指标来验证局部糖皮质激素对非变应性持续性鼻炎(慢性鼻炎)患者的鼻塞症状,与鼻塞有关的症状及体征等的改善。结果显示,局部糖皮质激素显著改善PNR患者的症状,控制鼻腔黏膜炎症反应,使鼻腔黏膜恢复。
2.采用鼻阻力检测仪,观察局部糖皮质激素三个月治疗过程中鼻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局部糖皮质激素显著减低PNR患者鼻阻力,改善鼻通气功能。
3.采用SF-36及SNOT-20量表,观察局部糖皮质激素三个月治疗,对PNR患者生活质量及鼻部状况的改善情况。结果表明:局部糖皮质激素三个月治疗显著改善PNR患者生活质量及鼻部状况。
4.采用激光多普勒血灌注量测量仪,观察局部糖皮质激素对鼻腔黏膜微循环血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局部糖皮质激素显著使鼻腔黏膜微循环血流量下降。
5.采用免疫组织换血方法,观察局部糖皮质激素对鼻腔黏膜GRa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局部糖皮质激素显著下调鼻腔黏膜GRa的表达。
结论:
1.PNR虽然不是很严重疾病,但其症状尤其鼻塞及与鼻塞有关症状明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PNR可以导致鼻腔黏膜出现病理改变,但这种病理改变处于可逆性。
2.通过局部糖皮质激素的抗炎药理作用明显控制PNR患者鼻黏膜的炎症过程,减轻鼻黏膜充血、水肿,因而减少鼻阻力,提高鼻通气功能。
3.通过局部糖皮质激素三个月治疗,PNR患者总体症状明显改善,其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4.个别PNR患者因为症状更严重,三个月局部糖皮质激素能使症状显著减轻但还不能完全消退,所以我们认为延长治疗时间有必要的,这问题还待去观察。
5.局部糖皮质激素在鼻腔黏膜,通过与其受体结合后起抗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