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苯胺/聚吡咯共轴纳米复合纤维的制备与储能性能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genes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级电容器具有高功率密度、可快速充放电、循环寿命长等特性,在电动汽车电源、便携式仪器设备、数据记忆存储设备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导电聚合物聚苯胺(PANi)具有单体成本低、独特的掺杂/脱掺杂机制等优点,但一般只适用于酸性电解质;聚吡咯(PPy)具有优异的电学和电化学性能,一般可用于中、碱性电解液,但电化学稳定性较差、单体成本较高。研制集二者优异性能于一体的复合导电材料是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以聚苯胺纳米纤维为核,采用简单的原位化学氧化聚合法制备出核壳结构聚苯胺/聚吡咯共轴纳米复合纤维。聚苯胺的制备过程中着重研究了共溶剂对界面聚合制备聚苯胺纳米纤维的影响,探讨了聚苯胺纳米纤维及聚苯胺/聚吡咯复合纳米纤维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应用潜力。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共溶剂对聚苯胺纳米纤维界面聚合反应过程的影响: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聚苯胺纳米纤维,含苯胺单体的氯仿溶液作为有机相,含氧化剂的盐酸溶剂作为水相,在水相中加入一定量的有机溶剂作为共溶剂。通过监测反应过程发现,所有含共溶剂体系的反应速率比以过硫酸铵为氧化剂的无共溶剂体系慢,比以三氯化铁为氧化剂的无共溶剂体系快,并按照如下顺序:二甲基亚砜、甲醇、乙醇、丙酮、异丙醇、二甲基乙酰胺、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共溶剂体系的反应速率逐渐减慢。界面张力的测试结果表明,含二甲基亚砜、甲醇、乙醇、丙酮、异丙醇、二甲基乙酰胺、二甲基甲酰胺、n-甲基吡咯烷酮共溶剂体系的界面张力逐渐减小,与反应过程快慢顺序一致。共溶剂界面聚合制备聚苯胺的场发射扫描电镜图显示所有体系制备的聚苯胺均为纤维状。(2)共溶剂对聚苯胺化学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一类共溶剂体系(甲醇、乙醇、丙酮、异丙醇),随共溶剂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加,聚苯胺纳米纤维的纤维尺寸变长,导电性变好,结晶性能变好,同时热稳定性变高,其比电容逐渐增加。第一类共溶剂体系中性能最优的是异丙醇共溶剂体系,制备的聚苯胺纳米纤维在扫描速率为5mv/s时其比电容在可达454.6f/g。二甲基乙酰胺、二甲基甲酰胺共溶剂的加入没有提高聚苯胺的电化学性能。第三类共溶剂(二甲基亚砜、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基亚砜共溶剂制备的聚苯胺在所有样品中性能最优,比电容在扫描速率为5mv/s时到达869.9f/g。n-甲基吡咯烷酮共溶剂体系制备的聚苯胺电导率低,电化学性差。(3)聚苯胺/聚吡咯共轴纳米复合纤维:以共溶剂界面聚合制备的兼具高电导和高结晶的聚苯胺纳米纤维为模板,采用原位化学聚合法,制备出核壳结构的聚苯胺/聚吡咯共轴纳米复合纤维。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激光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热失重测试、电化学测试等表征手段,对纳米复合纤维的结构和性能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以二甲基亚砜、异丙醇共溶剂制备的聚苯胺纳米纤维经复合得到的复合纤维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扫描速率为5mV/s时其比电容分别是397.0 F/g和429.0 F/g,比纯PANi和PPy以及无共溶剂体系制备的复合纤维性能更加优异。同时具有优良的电化学稳定性,在中性电解质中经过500次循环后比电容可分别保留77%和79.5%。
其他文献
期刊
一项新研究发现,孕期适当吃鱼有助于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危险。三文鱼等深海鱼中的Q-3脂肪酸是发挥作用的关键。一些人习惯通过补剂来补充DHA,然而研究表明,吃鱼的效果会更好。专家
<正>如今当代艺术博览会的数量成倍增长,每个都拼命求新求变,但说起艺博会的起源,恐怕早已被人们扔进历史的垃圾桶。无论好坏,目前我们如此熟悉的当代艺术博览会究竟诞生于何
目的探讨S-腺苷蛋氨酸对干扰素相关抑郁症患者的抗抑郁治疗效果。方法接受Peg-IFN-2a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0例,在治疗期间发生抑郁症后给予S-腺苷蛋氨酸500mg.d-1口服治疗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如未予以及时治疗,将影响生活和工作能力,甚至死亡。据统计,美国DVT年发
人力资本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推动我国服务贸易的出口?目前国内学者对此研究的较少并且存在一定的争议。笔者利用1985年~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服务贸易的
【正】8月19日,中国科学院公布了《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暨全面深化改革纲要》。其中,有关院士退休制度、规范院士兼职和相关待遇的内容,被媒体解读成是继6月份中科院第十七
<正> 作者:Month Newborn(国际计算机象棋协会主席)书号:7-302-08410-6出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7年5月,一件在科技界和国际象棋领域同时引起轰动的大事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这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CK19mRNA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诊断NSCLC外周血微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初治NSCLC患者40例及健康志愿者50例,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