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梁桥悬臂现浇施工关键技术与控制方法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38次 | 上传用户:guo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桥梁跨径的不断增大,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在桥梁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悬臂现浇施工也成为现代大跨径桥梁建设的主要施工方法。采用悬臂现浇施工的连续梁桥要经历一个复杂的施工过程,过程中不仅要确保桥梁建设进度和质量,也要保证处于动态变化中的结构在成桥后满足线形和受力要求,因此有必要对连续梁桥悬臂现浇施工关键技术和控制方法进行针对性研究。本文以宿扬高速公路白塔河桥为工程背景,首先对连续梁桥悬臂现浇过程中的临时固结技术、挂篮施工技术和合拢段施工技术展开研究,从施工进程角度首先介绍了墩梁临时固结的布置方式,针对墩顶临时固结方式校核精轧螺纹钢的抗压性能、锚固长度和支墩混凝土的承压性能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其后对悬臂浇筑过程中所使用的挂篮分析其选择机制和结构构造,利用Midas/Civil建立挂篮有限元模型,分析挂篮上横梁、底篮和吊杆的受力性能,介绍了挂篮预压静载试验,并绘制挂篮弹性变形曲线图为后期计算施工预拱度作准备;最后对合拢段临时固结、合拢施工温度和合拢施工配重展开论述。三项重要施工技术在时间进程上涵盖了桥梁建设全周期,为保证桥梁施工质量和进度奠定了基础。结合以上连续梁桥悬臂现浇施工的工艺特点,本文选择正装分析法对白塔河桥主桥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在确定有限元模型的设计参数、计算荷载、边界条件及划分施工工况后,利用MIDAS/Civil建立了白塔河桥的有限元计算模型,进行白塔河桥主桥施工全过程仿真分析,预测并分析了施工过程中梁段受力和变形。在施工过程模拟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连续梁桥施工控制过程中可控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研究在桥梁建设过程中对结构扰动较大的因素,以便在施工控制中实时修正理论模型和反馈控制,分析结果表明混凝土自重荷载和预应力荷载偏差对桥梁结构在施工阶段和成桥阶段的结构挠度和应力影响较大。由于温度对混凝土结构的受力和变形同样存在一定影响,本文在总结以往箱梁结构温度分布形式的基础上将温度影响划分为体系温差和梯度温差两种温度作用形式,介绍了温度荷载在混凝土内部产生两种温差应力的机理,然后分析两种温差作用对桥梁在施工阶段和成桥阶段线形和应力的影响,为桥梁施工控制中考虑温度效应提供理论依据。基于上述施工控制参数敏感性和温度效应分析结果,选择自适应控制法建立白塔河桥施工控制体系,具体实施白塔河桥的线形控制和应力监控。在线形控制中介绍了立模标高设置原理、全桥高程观测网布置方法和测量方法,并利用灰色系统理论GM(1,1)模型将理想状态和实测状态下的桥面高程差作为灰微分序列建模,预测待施工阶段的偏差并修正立模标高,最后白塔河桥顺利合拢、线形平顺,表明灰色理论预测控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实用性。在应力监控中介绍了应变计的选择及工作原理、应力测点监控网的布置和监测方法,应力监测结果显示实测应力与理论应力保持一致的规律性且误差较小,表明经过自适应控制的参数修正和误差修正,结构理论状态和施工实际状态相似程度较高。
其他文献
Fe在As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采用室内水培法,运用色谱-原子荧光联用技术研究了在外源不同形态砷[亚砷酸盐As(Ⅲ)、砷酸盐As(V)和二甲基砷(DMA)]处理下,通过添加不同浓
■作者:陶思明■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定价:128元■出版时间:2013年1月内容简介:本书阐述自然保护区历史使命和生存战略基本问题,试图建立保护区与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科学以
糜蛋白酶是从牛或猪胰脏中提取的一种蛋白水解酶,具有较强的抗炎消肿作用,但其毒理学特性尚不清楚。本试验进行了小鼠急性毒性、大鼠30 d亚慢性毒性试验,以期对其毒性有初步
目的讨论研究轮状病毒(RV)肠炎患儿异型淋巴细胞及免疫球蛋白水平检测的临床价值与意义。方法选择我院儿科200例RV肠炎患儿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于我院体检结果示正常的儿童20
本书收集了60项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工程的处理技术方案、施工设计等方面的典型案例与实例,涉及的内容主要有:湖泊、流域等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城市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与深
在典型喀斯特峰丛洼地区按上、中、下坡位和洼地分别选取四个样方,利用探地雷达技术探测土壤深度,获得各层次土壤体积分数,结合土壤剖面采样获得的土壤有机碳含量、石砾含量和容重等数据,计算土壤有机碳密度。结果表明:该峰丛洼地区上、中、下坡位的土壤主要集中在0~30 cm深度范围内,体积分数范围为72%±16%~78%±6%,洼地的土壤则主要集中在0~70 cm,体积分数为64%±17%;土壤剖面0~30
过量的磷肥和草甘膦是我国南方土壤中两种共存污染物,通常伴随着水土流失引起面源污染,为揭示土壤中草甘膦和磷的保持、释放规律及其相互影响机制,通过等温吸附-解吸试验,研
在成功研制出溶解氧传感器的基础上,针对传感器研制过程遇到的问题,分别从测量原理、传感器关键部件—氧传感膜的制备、测量影响因素的补偿及修正、检定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
采用生态毒理学方法,研究了(25±1)℃下,杀虫剂西维因对萼花臂尾轮虫的急性毒性影响以及慢性染毒对轮虫生命史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西维因对轮虫24 h急性毒性半致死浓度
目的探讨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6例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对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