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模对异质性劳动力工资收入的影响研究——基于CLDS微观数据

来源 :上海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zcz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城镇化率在曲折中逐步提升,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在市场机制和政策的作用下,工业化推动中国城市化率快速发展,人口和劳动力也按农村、小城镇、大城市逐层迁移,吸引劳动力涌入大城市的不止是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丰富的消费选择,大城市的高工资可能也是其中重要因素。伴随我国城镇化率的稳步提升,各个城市的工资水平较建国初期均已显著增长,但是工资水平在全国不同城市的分布仍不均衡。事实上,学者们也早已关注到了不同规模城市间的工资溢价现象,且多数认为在城市规模与工资之前存在着显著正向关系。此外,劳动力在教育背景、经验能力、社会资源等方面的差别可能会使异质性劳动力在大城市中受益程度不同。因此,有必要在验证城市规模工资溢价存在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其作用于异质性劳动力的不同效果,并研究其传导路径。为深入研究上述问题,本文在基础理论之上梳理了现有关于城市规模影响劳动力工资收入的四条理论机制,即生活成本补偿效应、集聚效应、劳动力个体人力资本积累效应、劳动力能力群分效应。基于城市规模和工资收入现状分析,各规模城市的平均工资都实现稳步增长,但同时存在城市规模越大,溢价比例越高的特征。为进一步实现定量分析,本文将CLDS2014、2016年的微观调查数据和2013年、2015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等资料中的城市数据进行匹配,利用混合横截面数据基于Mincer方程构建模型实证考察,并进行了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此后,本文按教育程度、认知能力、社交能力三个维度分别划分高、低技能劳动力,进行了异质性讨论。最后,在机制检验部分,用中介效应模型验证了大城市的生活成本补偿效应、集聚效应、个体人力资本积累效应三条机制对工资收入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各条机制在异质性劳动力子样本中的作用差异。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实证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基于CLDS微观数据看,中国城市规模与工资收入正向相关。在控制个体、企业行业、城市特征后,总样本名义月工资收入对以市辖区人口规模表示的城市规模的弹性系数为0.069,在1%的水平下显著。若以市辖区年均人口与全年GDP之积作为城市规模新的代理变量,则溢价系数为0.036。在更换被解释变量、更换解释变量、在受限样本中回归、考虑内生性采用工具变量法回归、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的情况下,基本结论依然稳健。第二,大城市的工资溢价具有高技能偏向性,学历、认知能力、社交能力更强的劳动者在大城市获得的工资升水均更高。本文用CLDS问卷中的问题按三个标准划分高、低技能劳动力,子样本回归结果显示,教育高、低技能的溢价系数分别为0.124、0.093,两组认知高、低技能的溢价系数分别为0.081、0.048和0.066、0.043,两组社交高、低技能的溢价系数分别为0.059、0.052和0.061、0.059,均在1%的水平下显著。第三,生活成本补偿效应是城市规模对工资作用的一个传导途径,该效应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减少,且主要作用于低技能劳动者。以最低工资表示的生活成本中间变量通过了中介效应模型检验,进一步构造最低工资与城市规模的交叉项,在异质性群体中回归,教育、认知、社交低技能子样本中交叉项系数均为负,且分别在10%、10%、5%的水平下显著,而在高技能子样本中最低工资及其交叉项系数不显著。第四,集聚效应也是城市规模对工资作用的传导途径,该效应对高技能劳动者作用更强,且其对工资的正向作用与城市规模的工资升水存在一定替代效果。以城市就业密度表示的城市集聚的学习效应中间变量通过了中介效应模型检验,进一步构造就业密度与城市规模的交叉项在异质性群体中回归,教育、认知、社交高技能子样本中人力资本的弹性系数均在1%的水平下显著,而在各低技能子样本中不显著。交叉项系数为负,在各高技能子样本中均在1%的水平下显著。第五,个体人力资本积累效应也是城市规模对工资作用的传导途径,该效应对各个技能水平劳动者的工资均有显著积极影响。以技能培训表示的个体人力资本积累效应中间变量通过了中介效应模型检验,进一步将表示是否参加过技能培训的虚拟变量放入模型,教育高及低技能、认知高及低技能、社交高及低技能群体中技能培训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079和0.052、0.054和0.058、0.041和0.100,均在1%或5%的水平下显著。针对上述结果,本文提出了以下建议。第一,充分发挥大城市具有的工资溢价等优势,不要过多干预人口流动来抑制城市规模扩大。第二,城市政府和个人在以学历作为划分人力资本水平标准的基础上,应同样将认知、社交等能力纳入评价体系。第三,城市应使农民工等低技能群体获得可以长期居住的基本保障,真正融入大城市。第四,中小城市可以利用优惠政策吸引更多高人力资本流入来弥补城市规模带来的差距,增强城市的经济吸引力;第五,城市政府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为劳动力提供再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机会,使各个技能的劳动者共享城市发展的积极效应。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科技创新成为了推动国家发展的内在动力。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创新的基础和保障,能够激励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创新;相反,营商环境不佳则常常造成企业投资创新积极性下降、发展热情不高等负面影响。因此,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选取2013-2018年683个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87个城市为样本,探究了城市营商环境对当地高新技术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及其机制路径。本文首先整理了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构建的
学位
目前我国主要还是使用有杆泵采油技术来进行石油的开采。但是由于油田的大多分布在地理环境比较复杂的地方,所以只能通过油田上的工人间断的巡查油井的方式来监控油井的生产状况,因此对油井的工作状况还没有办法做到实时的监测。如果油井发生故障而不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轻则会使抽油机损坏,导致抽油效率下降,重则可能发生原油泄漏,造成重大的损失。由于示功图中包含着油井的工作状况的信息,所以本文以示功图为研究对象,然
学位
为探究在不同土壤条件下新型硝化抑制剂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G)对鲜食葡萄生长的影响,以西昌克伦生和秦皇岛玫瑰香2个葡萄品种为研究对象,在田间试验条件下采用多点试验方法,研究DMPG对土壤养分、葡萄生长性状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施0.35%DMPG对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有显著影响,较CK处理土壤NH4+-N含量增加17.58%~26.06%,NO3--N含量降低11.72%~27.
期刊
中国为农业大国,农业不仅为人们提供了食物,而且还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性产业。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从以重工业为主到轻工业、服务业占据主要位置,再过渡到目前科技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尽管农业对总体经济贡献的比重逐年降低,但目前中国仍有5亿多人口生活在农村,农业发展对于农村经济增长而言至关重要。行业发展离不开金融资本支持,金融资本为行业发展提供信贷、保险、融资等服务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外商投资东道国之一。外商直接投资(FDI)已成为推动东道国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不仅能满足东道国资金需求,还能为东道国带来先进的技术及超前的管理经验,一定程度上能促进东道国或地区经济发展。在新冠疫情影响及国际形势日趋复杂的局面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发挥“一带一路”作用,加强国际合作,实现经
学位
视觉伺服技术在机器人控制领域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其目标是利用各类视觉传感器提供的图像信息辅助机器人完成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任务。从图像当中直接提取或者计算而来的数据会被用在闭环控制系统当中,完成诸如定位或者目标跟踪等视觉伺服任务。然而,对于传统视觉伺服控制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机械臂的运动没有任何系统约束和限制。视觉伺服系统控制律中存在的耦合性会导致特征点在机械臂运动时超越图像边界,因而视觉伺服控制器存在一
学位
目的 探究金匮肾气丸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医证候(TCMSI)、平均室壁应力(MWS)及血清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解放军第305医院于2021年3月~2022年4月收治的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其中对照组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观察组给予金匮肾气丸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中医证候
期刊
石油和天然气的安全储运对人民生活、工业生成和国防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为保证输油管道的安全,采用漏磁内检测技术对输油管道进行无损检测,通过分析漏磁内检测数据来判定管道是否有缺陷。然而漏磁内检测数据由于受传感器或者环境影响会产生异常或缺失,在对数据处理分析之前,为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可用性,需要对漏磁数据进行异常值剔除,并对剔除异常后产生的数据缺失进行重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提出了数据有效性判定算
学位
植物愈伤组织提取物中含有多种抗衰老护肤活性功能成分,近年来受到了国际化妆品行业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多种不同植物愈伤组织提取物所具有的抗氧化、促进皮肤再生修复、抑制炎症和提升免疫力等功效以及在护肤化妆品中的应用情况,介绍了植物愈伤组织细胞培养和功能成分提取的方法,并展望了植物愈伤组织提取物在抗衰老护肤领域的发展前景。
期刊
甜玉米是西南地区主要蔬菜作物之一。当前氮肥用量高、施肥次数频繁、施肥后大水漫灌等不合理管理方式制约着甜玉米绿色高效生产。为优化我国甜玉米生产氮肥管理,于2018至2019年在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开展田间试验,探究减氮配施新型硝化抑制剂DMPSA对甜玉米产量、植株氮素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共设不施氮肥、农民习惯和减氮配施新型硝化抑制剂DMPSA的硫铵、硝酸铵钙和尿素5个处理。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处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