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芽孢杆菌丙氨酸脱氢酶的复合物结构研究

来源 :天津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kenshin578212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丙氨酸脱氢酶(alanine dehydrogenase, Ald, EC 1.4.1.1)是一种以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辅酶Ⅰ, NAD+)为辅酶的氨基酸脱氢酶,它能可逆催化丙氨酸氧化脱氨生成丙酮酸、氨及NADH。丙氨酸脱氢酶在生物体内不仅能调节酮酸和氨基酸的稳态平衡,还参与氨基酸代谢和糖代谢,且其催化反应的产物丙酮酸在制药、食品以及科学研究中有广泛的用途。本研究主要介绍丙氨酸脱氢酶的表达、纯化、结晶及酶空间结构等方面。以来源于巨大芽孢杆菌中的丙氨酸脱氢酶为研究对象,把目的基因成功地构建到载体pET-28a(+)上,获得了pET-28a-ald重组质粒,且其能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成功的表达。将重组蛋白进行Ni2+柱亲和层析的初步分离及纯化和Resource Q柱的进一步纯化,得到较纯的重组蛋白,为下一步蛋白质结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通过蛋白质结晶条件Crystal Screen Ⅰ& Ⅱ, Index Ⅰ& Ⅱ和PEG/Ion Ⅰ& Ⅱ对单晶和复合物共晶的结晶条件进行初步筛选,以初筛条件中晶体生长较好的条件为基础进行条件优化,最终获得高质量的块状或四方体的单晶和复合物共晶。用X射线衍射法对晶体数据进行收集,得到了单晶衍射率为2.97A,二元共晶衍射率为2.88A和三元共晶衍射率为2.67 A。 Ald单晶和二元共晶所属的空间群均为R32,三元共晶所属的空间群为P2。通过SFCHECK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空间结构分析,我们发现单晶和二元共晶的晶体结构中每个不对称单位中含有1个蛋白质分子。Ald单晶和二元共晶的晶体结构已经解析完毕,Ald三元共晶的晶体结构正在解析当中。为了更深入了解丙氨酸脱氢酶的催化机理,本研究还进行了Ald四元共晶的结晶实验,但没有得到衍射率较好的晶体,需要进一步优化。本研究得到的Ald单晶和复合物共晶的蛋白质三维结构对合理利用酶蛋白参与生物活性小分子的工业生产,或以酶蛋白为靶标,开发合适的抑菌剂和治疗药物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Lyapunov矩阵方程在随机系统的稳定性、能观性和2H分析等问题中发挥重要作用。比如,系统所对应的Lyapunov矩阵方程解的正定性与系统的均方稳定性紧密联系,即若Lyapunov矩阵方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已被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和交通管理等方面。作为GIS的核心,地理数据已由传统的纸质化收
β-溶血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也称为B组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i,GBS),是健康成年人下消化道和阴道菌群中最常见的共生生物之一,属于条件致病菌。目前抗生素仍然是应对无乳链球菌感染的主要方式,青霉素是治疗GBS感染的一线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是推荐的二线药物。但是,近些年无乳链球菌分离株的抗生素敏感性分析表明,无乳链球菌对包括青霉素在内
天然酶是一类具有良好催化活性的蛋白分子,但易受温度、酸碱度等外界环境影响,极易失去自身催化活性,且体内含量低、稳定性差,其储存繁琐且价格昂贵。纳米酶,作为一类具有类
四氢嘧啶及5-羟基四氢嘧啶在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生物制造及生产、环保等领域有广泛的用途及应用前景。四氢嘧啶羟化酶能以Fe2+为辅因子、α-酮戊二酸为辅底物,催化四氢嘧啶
良好的工业系统需要搭建一个符合设计目标,抗干扰能力强,稳定性好的控制系统。其中,控制器设计是搭建控制系统的主要任务。基于鲁棒控制的线性二次最优状态反馈控制器(Linear
近年来,对于复杂网络的研究已经成为理论和工程技术领域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向,通过对复杂网络的研究,可以更深刻的了解已存在的自然和生物系统中所隐藏的结构和性质,揭示网络
紫色土矿质养分丰富,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主要农耕土壤。随着农业自动化、传感技术等在农业上的应用,提出了在野外应用机器视觉识别土壤的要求。野外采集的紫色土彩色图像背景复杂,常包含种植物、杂草、散落小土块、表土等干扰物。将紫色土区域从背景中自适应分割出来是应用机器视觉对紫色土进一步分析处理的首要工作。本文主要针对野外自然条件下拍摄的紫色土彩色图像,通过构造一维分离性特征作为聚类分割的依据,利用改进密度峰值
能源匮乏的问题是当前世界面临的几大难题之一,因此各类清洁能源技术一直是被关注和研究的热点。混合型超级电容器,不仅拥有传统双电层电容器功率密度高、充放电速度快的优点,而且能够同时拥有二次电池能量密度大的优点。本论文通过调控溶剂热参数和热处理工艺,分别制备了纳米球结构的二硒化钼和层状多孔结构的氧化钴电极,并研究了各项实验条件对电极微观结构的调控机制,以及微观结构调控对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机理。热处理温
表型可塑性被认为是环境波动下外来植物主要的入侵机制之一,而干旱是最普遍的环境胁迫。本研究的目的是要比较外来入侵植物和本地本地近缘植物响应不同水分条件的表型可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