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抗鲍曼不动杆菌活性成分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h0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抗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活性筛选结果为导向,通过正相硅胶、反相硅胶、聚酰胺、SephadexLH-20葡聚糖凝胶、高效液相等柱色谱方法,对抗菌活性强的苦参80%乙醇超声提取液(MIC95约为512μg/mL)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化合物分离纯化,利用核磁共振波谱、质谱等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共鉴定出24个化合物,其中包括两个新化合物5-甲氧基-7-羟基-8-薰衣草基色原酮[(-)-5-Methoxy-7-hydroxy-8-1avandulyl-chromone](13)和(-)-(2S,βS)-苦参双黄酮[(-)-(2S,βS)-SophobiflavonoidCE](19)、1个首次分离化合物2,5-二羟基苯甲酸(2,5-Dihydroxybenzoic acid)((24)及21个己知化合物,高丽怀素(-)-(6aR,11aR)-Maackiain(1)、(-)-(2S)-8-异戊烯基柚皮素[(-)-(2S)-8-Prenylnaringenin](2)、(-)-(2S)-ExiguaflavanoneK(3)、槐黄烷酮G[(-)-(2S)-SophoraflavanoneG](4)、里查酮A[(-)-(2S)-LeachianoneA](5)、苦参醇E[(-)-(2S)-KushenolE](6)、里查酮G[(-)-(2S)-LeachianoneG](7)、苦参醇F(Kushenol F)(8)、苦参酮[(-)-(2S)-Kurarinone](9)、苦参醇[(-)-(2S)-Kurarinol](10)、(-)-(2R,3R)-3,7,4’-三羟基-5-甲氧基-8-异戊烯基二氢黄酮醇[(-)-(2R,3R)-3,7,4’-Trihydroxy-5-methoxy-8-prenylflavanone](11)、异黄腐醇[(-)-(2S)-Isoxanthohumol](12)、(-)-(2S)-2’-甲氧基苦参酮[(-)-(2S)-2’-Methoxykurarinone](14)、苦参醇Ⅰ[(+)-(2R,3R)-KushenolⅠ](15)、毛蕊异黄酮(Calycosin)((16)、苦参啶(Kuraridin)((17)、苦参醇A[(-)-(2S)-KushenolA](18)、三叶豆紫檀苷(Trifolirhizin)((20)、苦参醇D(KushenolD)((21)、苦参醇N[(-)-(2R,3S)-KushenolN](22)和苦参醇O(Kushenol O)((23)。对所分离的黄酮类化合物通过肉汤稀释法进行体外抗鲍曼不动杆菌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化合物1、2、5、15均表现出剂量依赖性抗菌活性,化合物2的MIC95为128-256μg/mL,化合物1、5、15的MIC95为256-512μg/mL。槐黄烷酮G[(-)-(2S)-SophoraflavanoneG](4)在512μg/mL时抑菌活性虽然较弱,但其在低剂量8μg/mL时抑菌率就可达到45.05±1.77%,提示这5个黄酮类化合物是苦参抗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活性成分。通过构效关系分析推测C5位羟基被甲氧基的取代可降低苦参中二氢黄酮抗鲍曼不动杆菌活性;与二氢黄酮相比,苦参二氢黄酮醇中C3位羟基的存在能够增强其活性。此外,苦参二氢黄酮醇的抗鲍曼不动杆菌活性大于其查尔酮类似物,高丽怀素羟基的糖苷化会使其抗鲍曼不动杆菌活性完全消失。
  基于上述成果,本论文首次建立苦参80%乙醇提取物中14种黄酮类化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含量测定方法及其指纹图谱,测定了13批苦参提取物中14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通过对抗鲍曼不动杆菌活性强的提取物S1中黄酮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抗菌活性极弱的苦参酮[(-)-(2S)-Kurarinone](9)含量最高(7.29%),其次是抗菌活性较弱的槐黄烷酮G[(-)-(2S)-SophoraflavanoneG](4)(含量为5.29%),抗菌活性较强的4个黄酮中,苦参醇Ⅰ[(-)-(2R,3R)-KushenolⅠ](15)和里查酮A[(-)-(2S)-LeachianoneA](5)的含量较高,分别为1.15%和0.77%,高丽槐素[(-)-Maackiain](1)和(-)-(2S)-8-异戊烯基柚皮素[(-)-(2S)-8-Prenylnaringenin](2)含量较低,分别为0.37%和0.12%。采用正交信号校正-偏最小二乘回归(OSC-PLSR)分析方法建立14个化合物含量和鲍曼不动杆菌抑制率之间的量效关系模型,确定了5个化合物含量与鲍曼不动杆菌抑制率密切相关,其中三叶豆紫檀苷(Trifolirhizin)((20)、异黄腐醇[(-)-(2S)-Isoxanthohumol](12)和槐黄烷酮G[(-)-(2S)-SophoraflavanoneG](4)呈正相关,苦参醇N[(-)-(2R,3S)-KushenolN](22)和苦参酮[(-)-(2S)-Kurarinone](9)呈负相关。OSC-PLSR模型的校正集及验证集样本的预测值与参考值相关性较好(R2Y=0.868),因此,可通过苦参药材80%乙醇提取物的14个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分析来预测其抗鲍曼不动杆菌活性。
其他文献
混凝土材料的多相非均质特性规律探究一直是当下土木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尤其是在细观层次上将混凝土看作为骨料颗粒、砂浆基质和界面层组成的三相复合材料,结合数值模拟的分析方法来研究混凝土内部微裂纹、孔隙率和其它初始缺陷对混凝土材料整体力学性能的影响。着重研究细观层面上其内部结构的变化,来判断和预测混凝土宏观层面上的断裂损伤行为,这对优化混凝土材料的相关力学性能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本文从细观数值模型的
学位
工业源废气中通常含有氮氧化物(NO_x)和一氧化碳(CO)等大气污染物,大量排放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巨大威胁。CO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CO-SCR)被认为是一项极具前景的针对工业源NO_x的脱除技术。目前,工业源废气脱硝处理的关键在于解决传统催化剂在废气经过脱硫和静电沉淀除尘处理之后,烟气温度降至280~oC以下的低温区脱硝效率低的难题。因此,开发低温高效CO-SCR脱硝催化剂不论
学位
近些年来,“海绵城市”的大力建设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起到了很好的改善作用。透水铺装材料作为“海绵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海绵城市”发展,原因是透水混凝土的孔隙结构比较突出,导致其抗冻融性能较差,限制了其在寒冻地区“海绵城市”中的推广与应用。为了提高透水混凝土的抗冻耐久性,本文通过试验,通过掺加不同掺量的钢渣、矿渣对冻融前后的透水混凝土试件进行透水性能、力学性能相关分析,建立相应的冻
地球上的磷矿资源正面临着枯竭,而每年有大量的磷随污水排入环境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从污水中回收磷能够同时解决环境污染与磷资源短缺的困境。吸附技术因具有耗能少、操作简单等优点,在磷资源回收方面备受关注。本文制备了Mg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新型吸附剂吸附回收污水中的磷酸盐。首先采用共混-煅烧的方法制备了Mg修饰MWCNTs吸附剂(Mg@CNT)。选择Mg与MWCNTs质量比为0.48作为M
学位
随着互联网及电子商务的飞速普及,网络零售市场发展日益成熟。网络消费虽仍持续保持增长趋势,但由于网络市场增长空间受限、同质化竞争等弊端,网络零售商发展增速明显放缓,寻求新的变革迫在眉睫。此外,随着我国消费结构全面升级,消费者日益注重消费体验和购物服务水平,传统的电商模式已难以满足当今消费者需求。因而,如何通过整合线上电子商务与线下实体零售以实现全渠道零售模式,是网络零售商亟需解决的新问题。而现实中网
学位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的发展以及完善,对水泥基材料的需求不断的增加,而砂作为水泥基材料的重要因素之一,对砂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本文主要依托四川广平高速项目,该项目位于青川山区,沿线山区河道有丰富的卵石,而山区卵石岩性复杂,系统性的研究较少。本文以青川山区的卵石机制砂为原料,从卵石机制砂的理化特性、卵石机制砂物理特性对水泥基材料工作性能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卵石机制砂物理特性对水泥基材料强度离散性的
学位
在品牌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消费者品牌选择范围日渐丰富,随之而来的是消费者品牌转换行为愈加频繁;同时,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形成了多渠道线上线下销售环境,在满足消费者多样化购物渠道选择时,加剧了消费者渠道转换行为。消费者转换意味着客户流失,直接导致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收益降低,且转换路径的不确定性和购买决策的随机性加大了企业运营决策的难度,尤其是在易逝品销售行业。易逝品由于其销售周期短、市场需求不确定
学位
在线商业在移动互联时代蓬勃发展,亚马逊、e Bay和淘宝等电商平台为人们提供了全球范围内,足不出户购物的便捷渠道。然而,在线购物带来的轻松便捷,正逐步被一种“开心的纠结”所取代,个体点击浏览后的购买率随之下降。研究表明,选择体验并不总是愉快的。过多的选择可能延长个人决策时间,降低对选择的信心,从而导致购买行为减少、选择后悔程度增加等一系列负面效果,即产生“选择过载效应”。与实地选购相比,网络购物无
学位
我国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大大增加了轮胎产品的市场需求。子午线轮胎以其优异的性能,占据了全球市场的主导地位。为满足不同使用环境下的性能需求,子午线轮胎的花纹通常被设计成各种复杂的结构,这使得轮胎的有限元建模难度增大。现阶段轮胎花纹的三维有限元建模主要通过建模工程师手动进行,该过程耗费时间长,对操作人员的经验依赖大,且划分出的网格质量也难以保证。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映射和投影的花纹模型创建方法,可直接由二
学位
研究背景:化脓性肉芽肿(Pyogenic Granuloma,PG),又称分叶状毛细血管瘤(lobular capillary hemangioma,LCH),是一种好发于头面部、手足等外露部位皮肤或粘膜的良性血管增生性肿瘤。PG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的因素包括局部创伤、药物应用、性激素水平、原有血管病变等。病灶常在发病后数周至数月内迅速增大,同时伴有表面溃疡、出血倾向,严重影响患者外观及生活质量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