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表面结构的双重法诺共振效应及相关应用

来源 :南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39667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表面结构是由亚波长共振单元按需排列成的二维平面结构,兼有低损耗、超薄和易加工等优势,能够对光的幅度、相位、极化和频率等物理特征进行调控。等离子体法诺共振(Fano Resonance,FR)效应对超表面的单元结构尺寸以及周围的介电环境等因素十分敏感,当这些因素有微小变化时,光谱响应中的FR线形会发生明显变化,使得等离子体FR在生物传感、光通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此外,与单一FR现象相比,对纳米结构构型变化更敏感的等离子体双重法诺共振(Double Fano Resonances,DFRs)现象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等离子体多粒子系统中,虽能产生多重FRs现象,但其可调性和光谱响应范围有限。DFRs不仅具有更大的局域场增强效应,还可以对多个波段的光谱响应进行灵活调控。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本论文首先从理论和数值模拟两方面研究了由同心φ字形孔和圆环孔(Circular Ring Aperture,CRA)单元结构组成的新型复合超表面结构的近红外等离子体DFRs现象,并设计了等离子体传感和数字超表面。其次,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在一种由同心C字形孔(C Shaped Aperture,CSA)和CRA单元结构组成的周期性孔阵列的复合超表面结构中,实现了指数型等离子体光学传感和双波长无源等离子体光开关(Passive Plasmonic Switches,PPSs)。本论文主要包含如下两个部分:(1)设计了一种由同心φ字形和CRA单元结构的周期性银膜孔阵列组成的新型复合超表面结构,利用多模干涉耦合模理论和3D时域有限差分法研究了该结构的近红外等离子体DFRs现象,并据此实现等离子体光学传感和数字超表面。结果表明,窄的有效电偶极子模式和宽的有效电偶极子模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实现近红外等离子体FR现象,并使其呈现出双成键模式和双反键模式。有趣的是,等离子体DFRs可以分别在缺陷型φ字形复合超表面、φ字形复合超表面和变化型φ字形复合超表面结构中实现,并且基于不同的物理机制下形成三成键模式和三反键模式。此外,通过多模干涉耦合模理论和等离子体杂化理论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通过调整入射光的偏振方向可以实现模式展宽的等离子体光学传感,通过改变复合超表面中φ字形的矩形孔长度可以实现模式移动的等离子体光学传感。特别是,基于模式展宽的等离子体光学传感中透射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可以实现紧凑的双波长PPSs,其ON/OFF比分别为18.23 d B和19.55 d B。基于此PPSs特性,设计了由等离子体FR效应诱导的1-bit数字超表面,进而可以扩展到电信L波段以等离子体DFRs为主的2-bit和3-bit数字超表面。(2)设计了一种由同心CSA和CRA单元结构的周期性银膜孔阵列组成的新型复合超表面结构,并研究了在超表面结构中可调谐的DFRs效应,以此设计了指数型模式移动的等离子体光学传感和偏振依赖的双波长PPSs。值得注意的是,对CRA单元结构进行小角度的破缺可以形成具有偏振依赖特性的CSA单元结构,从而使得超表面具有旋转不重合这一特性。在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在单个CSA超表面中存在近红外等离子体FR,这是由于电偶极子模式和电四极子模式之间的相互作用造成的。在CSA-CRA复合超表面中,由于单个CSA超表面和单个CRA超表面之间的光谱重叠,产生等离子体DFRs,同时诱导出三种新的杂化共振模式(即二次成键模式、二次反键模式和纯二次反键模式),并且利用多模干涉耦合模理论也可以验证这一点。当入射光的偏振方向分别固定沿X轴方向(Z轴方向)时,通过将CSA单元结构的开口角从0°增加至180°,在复合超表面中可以实现由单FR切换为DFRs(使DFRs在单FR和三重FRs之间切换)。此外,通过调整复合超表面中CSA内半径或CRA外半径可以实现指数型模式移动的等离子体光学传感。同时,在近红外波段双波长处可以分别实现高ON/OFF比的PPSs。
其他文献
我国国民经济在新时代新机遇的今天得到了飞速发展,进一步使得电能需求得到不断地提高。电能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性能源,电能需求的增加迫使电网规模不断扩大,使得整个电力系统朝着特高压、大容量、高稳定性和高可靠性的方向发展。本文对国内外变压器运行故障的研究表明:变压器是维持整个电力系统得以健康有序运行的关键性设备之一,它的健康工作状态是整个电网电力系统稳定的前提,是当今电力产业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
学位
对于核聚变等离子体物理研究而言,等离子体旋转速度和等离子体温度是极其重要的参数,这些参数不仅能够反映装置的运行情况以及物理实验能力,而且对于理解和优化等离子体的约束具有重要作用。在目前的磁约束核聚变装置中,X射线弯晶谱仪(X-ray Crystal Spectrometers,XCS)是一种测量等离子体旋转速度和温度信息常用的手段。为获得更高时空分辨的XCS测量参数,提出了EAST弯晶谱仪诊断系统
学位
偏滤器是托卡马克装置上负责排除和屏蔽杂质粒子的重要部件。托卡马克装置长脉冲高功率运行条件下,来自主等离子体的高温粒子流会流向偏滤器靶板位置,当高温粒子撞击偏滤器靶板表面时,会造成靶板热负荷急剧升高,使靶板表面受到强烈溅射而导致损伤。与此同时,靶板溅射产生的高Z杂质同样会通过输运过程进入主等离子体区域,影响主等离子体约束,甚至导致等离子体破裂。如何有效降低偏滤器靶板热负荷是下一代托卡马克装置必须解决
学位
图像融合是对多源通道采集的同一场景的图像数据进行融合,力求最大限度地提取各通道中的有利信息,从而生成高质量的融合图像。融合后的图像包含了更丰富、更清晰的场景信息,从而更好地满足人类视觉和计算机处理的需求。图像融合技术在近几十年里已广泛应用于军事侦察、医疗诊断、航空航天等领域。但是,由于各信道采集的图像数据之间存在较大的信息差异,很难从单一源图像中得到目标场景的全部信息,从而难以满足后期的技术需求。
学位
在5 G通信技术和微型电子器件的迅速发展下,电子芯片的热控工作也受到了空前挑战。高集成化的先进制冷技术将会是电子器件散热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合成射流冷却技术作为主动流动控制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为电子芯片散热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提出一种新型补气式合成双射流激励器,对新型补气式合成双射流的流场特性和换热特性进行了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首先以传热学基本理论和计算流体力学为基础,结合合成射流理论,对新型补气
学位
双向DC-DC隔离变换器因其具有能量双向传输、电气隔离和电压变换等作用,是新能源发电的储能环节的重要单元。本文主要对双向全桥CLLC谐振式DC-DC变换器进行研究与设计。主要内容如下:(1)设计了一种新型双向全桥CLLC谐振式DC-DC变换器。给出了新型双向全桥式CLLC谐振DC/DC变换器的电路拓扑结构,分析了工作原理,研究了变换器的开关频率与谐振频率的两者关系,定义了欠谐振、谐振点和过谐振3种
学位
从水泥加水开始水化至水泥基材料服役结束,水的影响几乎贯穿其全生命周期并全方位影响其性能发展与退化。最新研究发现,水泥基材料孔结构会随含水量变化而显著改变,呈现出显著的“水分敏感性”特征,根源在于C-S-H凝胶干缩湿胀。目前,对水泥基材料微结构随其组成和含水量演化规律和过程的相关研究非常稀缺。考虑到水敏性程度与纳米尺度孔结构干缩湿胀密切相关且会显著影响毛细吸水过程,本文主要从孔结构随水灰比和养护温度
学位
可控磁约束核聚变技术被视作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的有效方案,在托卡马克装置中中性束注入技术是装置研究的难点之一。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CFETR项目出于对未来中性束注入技术发展趋势的前瞻,开展了射频负离子源中性束注入装置的研究。在CFETRN-NBI射频负离子源样机的研制中,离子源极板需要在不低于-200k V的悬浮电位上可靠工作,由于离子源实验的特殊性,极板短路打火的情况不可避免。有别于普通高压供电,离
学位
核反应堆稳压器电加热元件采用IT系统(中性点不接地系统)配电。因其电加热管数量多且长期处于高温高压、大电流的环境下工作,很容易出现故障且单相接地故障率达80%以上。绝缘检测装置保证了核反应堆稳压器可靠运行,精准检测是绝缘检测装置的核心要求。文中首先分析了直流法、单频法、双频法以及双频法的改进。为了对核反应堆稳压器电加热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能快速反应并排除故障,避免反应堆出现停堆风险。结合IT系统供
学位
随着能源互联网概念的不断普及,电能路由器作为能源互联网中的关键设备,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基于双滑模控制算法设计了一个四端口户用型电能路由器,可接入分布式发电(光伏,风力等)、储能电池、交流电网、负载等,其工作模式根据是否接入电网分为孤岛工作模式和并网工作模式,主要完成工作如下:首先对电能路由器的相关技术进行综述,根据设计要求定制户用型电能路由器的具体电气指标参数,并设计了户用型电能路由器的总体方案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