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机器人编队的协调控制与容错性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lly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多机器人系统的研究中,多移动机器人系统的协调控制始终是一个热点问题,也是该领域中一个基础性的研究方向。一方面,单个机器人由于受自身能力的限制,必须依赖多机器人之间的相互协调才能完成某些复杂性的工作;另一方面,通过多机器人间的协调,可以提高机器人系统的作业效率。本文以美国ActivMedia Robotics公司生产的Pioneer 2-Dxe型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对多机器人编队的协调控制和容错性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其主要内容如下:首先从移动机器人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出发,对比了国内外的不同发展状况。然后简单介绍了移动机器人的软硬件特性,着重介绍了多移动机器人系统。其次,在基于智能体(agent)的群集控制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种关于agent的控制策略。随后,引入“虚拟力”的概念,从而可以运用动力学法则来解释、分析与设计由agent到移动机器人的控制转化方法,这为后面的容错控制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接着在基于行为的多移动机器人编队控制算法的基础上,引入图论的概念,将编队与矩阵联系起来,提出了用相邻矩阵来描述多机器人编队控制,并给出了编队容错控制算法。最后,由于容错控制实际上是编队稳定性问题,鉴于输入到状态稳定理论(Input-to-State Stability简称ISS理论)可以很好的对误差大小进行量化等优点,我们引入该理论,将leader的输入和编队内部状态联系起来,建立编队内部误差动态方程,分别分析了串联编队和并联编队的稳定性。针对上述算法和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证明了使用的原理和算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结尾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对移动机器人编队控制的研究热点进行了展望。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化生产战略的逐步深入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业务流程无论从本身结构、特点和需求,还是外围环境和条件上,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呈现出日益敏捷、临时和动态的特点,对相
电场耦合电能传输(Electric-field Coupled Power Transfer,ECPT)技术以电场作为电能传输媒介,具有耦合机构简易轻薄,形状易变,成本低廉;正常工作时不会使极板之间以及附近的导体产生涡流效应;对周围环境产生的电磁辐射小;可以通过金属障碍物传输电能等优势,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随着该技术日益发展,为了达到更好的电能传输效果,提高系统鲁棒性和系统能效,需要发送侧和
变压器作为电力系统的核心设备,它的安全运行对保障电网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绕组变形是变压器的常见故障之一,研究绕组变形检测技术对减少变压器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频响分析法是目前国内外使用最广泛的大型电力变压器绕组变形检测方法。它通过比较频响曲线间的差异分析绕组变形程度,缺乏深层次检测手段和统一判据,致使其难以精确判断绕组变形位置及程度。本文的主要目的即:在研发基于频响分析法的绕组变形测试系统后
浙江大学电工电子网络实验室采用了双C/S(Client/Server,即客户端/服务器)结构,这种由客户端、控制端和服务器三部分组成的体系结构,方便所有实验设备经控制端通过网络接入服务器平台,向远程用户提供服务。该系统所有实验都基于真实物理设备,尽量提供与本地实验相同的实验效果,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先进性。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浙江大学电工电子网络实验系统的安全稳定性设计与应用。由于目前系统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