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学的大型工程项目融资风险管理体系研究

来源 :青岛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_huo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寻求一种有效的大型工程项目的融资风险管理体系一直是困扰工程界和学术界的难题。现有的研究成果都注重于项目融资风险管理体系中的单一环节,造成融资风险管理环节之间连续性和一致性较差,减弱了风险管理的效果。本文从大型工程项目融资风险管理体系的主要四个环节入手,分别在风险识别、评估、预警和应对的研究中加入了生态学的相关理论,从而建立一个系统、联系和跨学科的风险研究视角。在大型工程项目融资风险识别上,生态因子理论提供了项目融资风险因子识别的新视角。从项目生态功能系统出发,对应自然生态功能系统的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和价值流,结合LC-EBS分解体系,以项目全生命周期和项目功能系统角度发掘大型工程项目融资的内部融资风险因子。从项目协同角度出发,分析大型工程项目面临的竞争、合作、其与环境之间的演化关系,发掘了大型工程项目的外部融资风险因子。在风险评估和预警方面,本文结合生态位理论,分析了不同评价方法在生态位“态”和“势”方面评价的优缺点,最终优选出两种风险评估方法,分别是:基于三角模糊语言变量的风险因子初步筛选方法:用以初步评价各项目融资生态因子的风险状况;熵权-TOPSIS法:用以评估项目融资生态因子的风险和项目融资子系统的风险。此外,熵权-TOPSIS不仅用于单因子和子系统风险的量化而且把风险评估和风险预警结合在了一起,使风险评估值直接体现了风险预警级别。在风险应对方面,借鉴生态位调控理论,结合博弈DEA交叉效率对项目融资的风险管理进行投入产出效率分析,通过风险管理效率的高低判别大型工程项目融资的风险应对措施。最后,以胶州湾隧道项目为背景,通过数据模拟验证了大型工程融资风险管理体系的可行性,并且,本文所提出的风险管理体系,经过一定的扩展可适用于项目管理的各个阶段。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文档图像在办公自动化、数字图书馆、网上阅卷、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项目中获得广泛的应用。在这些应用中,纸质文档通常采用扫描方式形成数字化文档图像
我国制造业的主要问题是生产率较低,创新能力不足。企业为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必须对产品进行不断的创新,这也是企业维持长期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同时,由于种种条件限制,我国制造企业的创新投入普遍不足,已严重影响我国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本研究从制造企业的技术扫描模式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入手,基于时序数据下分析,尝试分析探索制造企业中技术扫描模式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作用。根据已有的文献研究,本研究从实证的角度运用
随着数字化系统的广泛应用,系统设备(硬件和软件)的可靠性不断提高,运行环境也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是作为复杂人-机系统极其重要的一方的人,在系统中的作用却更加重要和突出了。尤其是紧急事故发生之后,操纵员的应急行为直接关系到事故的最终处理和系统的安全。因此,操纵员的应急行为可靠性研究对于保障数字化工业系统的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减少二次事故的发生及减轻人员伤亡具有重要的意义。数字化系统中操纵员应
2011版数学新课标强调“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学程式课堂就是借助学程单让学生体验并经历“自主探
大规模定制生产是以大规模生产的成本和效率为客户提供个性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种新型生产模式,而客户需求的获取与分析是定制生产过程中最为关键也是最为困难的一步,它直接关系到
对时间费用优化问题的研究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但搭接网络中的时间费用优化研究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最主要的原因包括两点:其单代号形式无法形象表达时间参数,以及对特异工序的工期变化对项目工期的不同影响的分析不够深入。针对上述两点,本文采用转化的思想,首先将单代号表示的搭接网络通过标准形式转化成双代号的网络;然后分析双向-关键工序、后向-关键工序、开始-关键工序、结束-关键工序等特异工序的工期变化对项目
在我国,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电子政务成为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领域。由于政府要处理的信息量日益增大、业务过程日益复杂、部门间的互动日益增多,因此政府部门越来越关注如
ATO系统是经过实践检验的,能够提高企业效率的生产模式。本文探讨了需求不确定环境下ATO系统的库存决策问题。分析并描述了ATO系统所面临的具有不确定性特征的市场环境,以及
专业市场是传统的集贸市场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而演进生成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它依托坐商式的“三现”交易模式,为中小企业搭建共享式的交易平台和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