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法对阿尔茨海默病肠道菌群失衡的影响研究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cwx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认知功能进行性减退为临床特征的神经变性病,至今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最近研究提示AD的发生发展可能与肠道菌群失衡有关,但研究证据有限。中医补肾法是我们团队经过长期研究发现的一种治疗AD的有效疗法,已知其作用机制与调节A β代谢平衡、抑制炎症反应和tau蛋白过度磷酸化,保护和修改神经功能血管单元有关,但是否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失衡而发挥作用并不清楚,尚未见其他中医疗法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失衡治疗AD的研究报道。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AD肠道菌群失衡特点,并探索补肾法对于AD肠道菌群失衡的影响,为补肾法治疗AD提供进一步机制解读。方法:1.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将109名受试者分为认知正常组(n=29)、遗忘型轻度认知损害组(n=30)及AD组(n=50),所有受试者均接受了神经心理学测评并留取粪便样本,采用16srDNA技术检测粪便样本中的肠道菌群。比较三组间肠道菌群组成结构以及多样性的差异,分析认知(MMSE)和功能(ADL)两个量表评分与肠道菌群失衡的相关性。2.选择6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作为AD模型组和同月龄C57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于饲养第1天及第90天留取粪便样本。通过16srDNA技术检测两组小鼠6月龄及9月龄时的肠道菌群,采用Alpha多样性分析、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Lefse分析等方法对肠道菌群的组成结构做进一步分析。3.选择6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作为AD模型小鼠,将其随机分为模型组(n=8)、多奈哌齐组(n=8)及补肾组(n=8),同月龄C57小鼠为正常对照组(n=8)。连续干预灌胃3个月。(1)采用16srDNA技术检测小鼠干预前后的肠道菌群,评价补肾法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肠道菌群组成结构以及多样性的影响。(2)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干预后小鼠的行为学变化,HE染色观察小鼠海马组织及回肠组织的病理改变,评价补肾法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行为学、海马及回肠组织结构的影响。(3)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炎症因子(IL-1 β、IL-6、IL-10及TNF-α)含量,评价补肾法对AD小鼠外周炎症反应的影响。(4)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小鼠海马石蜡切片及回肠石蜡切片中脂多糖(LPS)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及肠组织中TLR4、MyD88、NF κB-p65、MD2的含量,探索补肾法对由LPS诱发的TLR4-MyD88-NF κ B-p65通路的影响。结果:1.AD存在肠道菌群失衡的情况。(1)AD、aMCI、NC三组受试者体内门水平的优势菌群一致,以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主,但AD患者及aMCI患者的厚壁菌门及其下级的部分菌群丰度均较NC组下降,Lefse分析显示在AD患者中起主要作用的菌群为变形菌门下的弯曲菌科(Campylobacteraceae)和假单胞菌目(Pseudomonadales)。(2)AD 病情程度与厚壁菌门及变形菌门具有相关性。在纲、目、科水平进行分析时发现,变形菌门下部分菌群的丰度水平增加与认知(MMSE)呈负相关关系,即菌群的丰度越高则MMSE评分越低,变形菌门下部分菌群的丰度水平增加与生活功能(ADL)加重呈正相关关系,即菌群的丰度越高则ADL越高。(3)APP/PS1双转基因小鼠体内肠道菌群失衡情况以厚壁菌门、梭菌目(Clostridiales)水平下降,拟杆菌门、拟杆菌目(Bacteroidales)水平上升为主。肠道菌群失衡情况随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月龄的增长而加重,以Candidatus-Saccharibacteria(糖化细菌门)、Verrucomicrobia(疣微菌门)以及其下的部分肠道细菌丰度水平下降,假单胞菌目丰度水平上升为特征。2.补肾法可调节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肠道菌群失衡状态。(1)补肾法通过提高APP/PS1双转基因小鼠疣微菌门的相对丰度水平,从而促进AD小鼠肠道菌群平衡。(2)补肾法治疗可有效改善基于Morris水迷宫实验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行为。(3)补肾法治疗可有效改善小鼠肠道黏膜屏障,提高肠道屏障通透性,减少海马及回肠组织中的LPS表达,降低小鼠外周血中IL-1β、IL-6及TNF-α促炎因子水平,增加IL-10抗炎因子水平,但对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中的部分蛋白含量的影响不大。结论:AD患者及AD小鼠体内均存在肠道菌群失衡的情况,主要与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及其下属部分菌群丰度水平的变化相关。补肾法可以通过提高疣微菌门的丰度水平等来进一步改善AD小鼠肠道菌群失衡状态,改善肠道黏膜屏障通透性,减少小鼠体内的炎症因子水平,从而提高AD小鼠学习记忆行为。
其他文献
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基于ERAS的集束化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相关应用研究进行综述,主要从集束化护理与办速康复外科(ERAS)概述,以及ERAS理念下的集束化护理方案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三方面进行总结,为完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回授法健康教育提高骨质疏松患者用药依从性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从骨质疏松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回授法健康教育在骨质疏松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实施流程、回授法健康教育在骨质疏松患者用药依从性不良中的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总结,旨在为完善健康教育方式,提高骨质疏松患者用药依从性,为提升护理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临床医护人员心理危机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主要内容包括心理危机的概述、分析心理危机对医护人员所产生的影响、归纳常用的心理危机测评工具、提出疫情期间医务人员心理危机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以期为制定及实施临床医护人员疫情期间心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目的 探讨叙事疗法对住院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12月某市三甲综合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96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病区分为干预组(n=50)与对照组(n=46).对照组给予常规住院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3周叙事疗法,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对两组患者采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TCSQ中消极应对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积极应对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背景阈下抑郁是一种介于临床抑郁症与健康状态之间的相对较为轻微的抑郁状态。一般认为阈下抑郁是抑郁症的前期状态,对于抑郁症的发展有预测作用,阈下抑郁在人群中的患有率显著高于临床重症抑郁障碍。最新研究显示抑郁障碍与肠道菌群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重症抑郁障碍患者常伴有肠道微生物紊乱的现象。阈下抑郁作为重症抑郁障碍与健康之间的中间状态,目前尚不知其肠道菌群结构是否出现病理改变还是与正常人群一致。针对阈下抑郁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