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大学生生活压力中求职压力是其主要因素,大学生的求职就业问题需要多学科参与研究。运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分析大学生求职行为的影响因素,对丰富大学生就业指导理论具有现实意义。国外求职问题的心理学研究已行成较完善的理论体系,由于文化、国情的差异,在吸收和借鉴国外求职行为研究成果的同时,针对中国大学生群体开展大学生求职行为本士化研究显得尤为重要。Kanfer等将求职行为定义为动态的、循环的自我调适过程,是一种有目的并受主观意愿驱动的行为模式,它开始于就业目标的识别,进而为实现就业目标付出努力。Sternberg提出思维风格管理模型,将思维风格定义为人们所偏好的思考方式,一个人的思维风格兼具认知和人格结构特点。黄希庭认为自我价值感是个人在社会生活中,认知和评价作为客体的自我(me)对社会主体即对作为主体的自我(I)的正向自我情感体验。本研究将重点研究大学生思维风格、自我价值感与求职行为的关系,以丰富大学生求职行为系统性研究,完善大学生职业指导理论,以求为科学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研究从枣庄科技职业学院、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和山东理工大学两种类型的高校随机整群抽样开展问卷调查,调查人群涵盖了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具有较广泛的代表性。调查量表使用Sternberg“思维风格问卷”,我国黄希庭等(1994)编制的“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王同军、司继伟(2007)编制并修订的“求职行为问卷”。共获得有效问卷705份。用SPS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均值计算、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大学生求职行为各维度和总分的均值整体较高,说明目前大学参与求职的意识和参加相关活动的行为都较强。大学生求职行为得分在性别、校际、是否有打工经历、是否独生子女、不同生源地方面存在显著差异。2、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各维度均值整体较高,在性别、校际、是否独生子女、是否有打工经历、不同生源地方面存在显著差异。3、大学生思维风格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4、大学生思维风格、自我价值感与求职行为及各维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思维风格、自我价值感对求职行为有预测作用,其中自我价值感对求职行为的预测作用最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