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11月5日,中国成为WTO的正式成员国,标志着中国经济融入整个世界经济的进程加快,也预示着WTO的各项规则将对我国经济运行的各个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按照规定我国2006年底将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我国银行业已面临与外国金融机构的更激烈的无差异竞争。无论从WTO对整个中国金融体系所造成的冲击,还是为继续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等方面,推进利率市场化的重要性显然毋庸置疑。所谓利率市场化,是指资金供求双方根据自身对资金的需求状况,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依据市场价格走势,来确定合理的利率水平。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世界发达国家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末都己分别完成了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国从1993年至今经历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提出和准备阶段、探索发展阶段和谨慎攻坚阶段。利率市场化改革将从根本上改变商业银行业已习惯了的资金价格决定机制和利率变动规律,从而对商业银行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管理模式产生深层次的影响,使商业银行传统的经营机制、竞争机制和盈利模式受到冲击和挑战:存贷利差缩小,降低传统盈利能力;由非价格竞争转为价格竞争,竞争进入更高层次;利率的市场化运作和商业化运作增大了转轨风险;利率变动频度和幅度提高,增大了整体的利率风险;信贷市场利率逆向选择,增加整体信用风险。本文立足我国商业银行改革发展实际,借鉴美国和韩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成功经验和经验教训,积极探寻利率市场化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路径:树立以效益为核心的集约化经营战略:调整业务结构,积极推行银行业发展的多元化战略;进行利率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利率风险内控机制;建章立制,为全面应对利率市场化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