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艺术不仅承载城市的历史和记忆,还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德国前卫艺术家约瑟夫.波伊斯提出"每个人都是艺术家。"今天的公共艺术打破了不同艺术形式间的隔离,很多艺术家在创作的前后,注重民众参与,欢迎人人投入公共艺术的建构过程,艺术已经不再是艺术家自己创作故事世界的特权了,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图创作、理解并传颂故事。优秀的公共艺术作品不仅能清晰表达一段故事和意图,引发具有时代性的讨论和思考,还能成为公民表达情感故事的载体。本文将讨论叙事性在公共艺术中的重要性,举例论证艺术如何以叙事为主体融入公共空间,以及公众的反馈和误读挖掘公共艺术叙事性中不可预测的价值。笔者在知网上发现8篇包含叙事与公共艺术关键词的相关文章:章莉莉的《柏林墙的呐喊_关于公共艺术和芸芸众生的故事》,王雨檬的《公共艺术_城市故事的催化剂》,李转丽的《公共艺术讲述城市故事》,朱育帆的《景观与公共艺术讲故事与重形式》,吕曦的《视觉故事_马丁_路德_金图书馆中公共艺术设计的叙事和转译》,郑洁的《香港公共艺术发展与公共艺术教育——以香港中文大学文化管理文学士课程"公共及社区艺术"课为例》,孙彦斐的《形意表达_论南北二京地铁公共艺术的叙事性研究》,林霖的《一种叙事性的_公共艺术》,主要涉及地铁公共艺术、艺术教育、景观设计以及案例研究,目前没有在国内发现重点讨论公共艺术与叙事性关系的硕士和博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