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回灌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中,渗滤液的直接循环导致有机酸和氨氮的不断积累,甚至使最终渗滤液中氨氮浓度远高于普通填埋场,这不仅增加了渗滤液的场外处理费用和处理难度,而且会影响填埋场垃圾的彻底降解。为此本研究将垃圾填埋场与渗滤液处理作为一个系统考虑,以渗滤液回灌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R1)系统为对比,利用硝化和反硝化原理,以渗滤液为主线将不同稳定化阶段的填埋区块串连起来,形成由硝化生物反应器、反硝化生物反应器和产甲烷生物反应器相串连的(R2)系统,对垃圾生物反应器填埋场脱氮功能及微生物学机理进行了研究。取得以下结果: (1) R1作为参比系统,对填埋场的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较好,系统出水的CODcr浓度由起始的5200mg/L降至637.4mg/L,对有机物的去除率基本维持在80%左右。 (2) R2系统对填埋垃圾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效果远远好于R1系统,整个系统运行稳定。R2系统出水氨氮的最初浓度是58.56mg/L,到127天时浓度降为0,而R1系统出水氨氮浓度直到127天时才降至100.9mg/L;R2系统出水CODcr浓度在127天时仅为79.68mg/L,远远低于R1系统的637.4mg/L。 (3) R2系统对填埋体中总氮去除效果比较显著,虽然R2系统垃圾填埋体中总氮的背景值浓度高于R1系统,但在实验结束时,两个系统的总氮浓度基本持平。R1系统填埋体中总氮由最高浓度6628mg/g降至396mg/g,R2系统填埋体中总氮由最高浓度7639mg/g降至479mg/g。 (4) R2系统所提供的生物空间环境更有利于反硝化细菌的生长与繁殖,其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始终比R1系统高1—3个数量级。R2系统反硝化细菌的数量最多可达4.39×1011(个/g干垃圾),到124天时反硝化细菌的数量为7.51×105(个/g干垃圾):R1系统反硝化细菌的数量最多可达9.34×109(个/g干垃圾),到124天时反硝化细菌的数量为8.65×104(个/g干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