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陈陶诗歌论稿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y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陶,在百芳争艳的唐诗大观园中,并不是一位十分重要的诗人,然其因“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两句而名传后世,历代论诗者对其赞口不绝。其生于战乱频繁的大唐末年,热衷于功名仕进,但科场失意,遂四处干谒权贵,但终于寥落无果,走向隐逸之途,以布衣终其一生。晚唐诗派林立,异彩纷呈。陈陶作为一名并不惹人注目的小诗人,虽享有一定的诗名,但从未得到应有的关注。本文将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搜集更加充实的材料,对陈陶的生平事迹及其诗歌作系统的考证,使陈陶其人其诗更加清晰明了。对陈陶诗歌文本作出校订注释,并具体分析其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以弥补学界在这方面研究成果的空白。本文共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主要对陈陶及其诗歌进行论述,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对“两陈陶”说形成的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相关史料进行了梳理与甄辨;其次对陈陶的籍贯与著述亦作了简略的考证。第二部分主要考证陈陶的诗歌。首先是对陈陶诗现存书目的网络搜集;其次,结合陈陶的生平采用系年的方式对陈陶诗歌中可具体考证的部分进行编年,以明确其写作时间与写作背景。此外,在陈陶诗集中,一些误收的作品以及与南唐陈陶混杂的作品,本文也将对其作出辨别,明了其归属。第三部主要对陈陶诗歌文本进行分析,具体阐述其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就其思想内容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沉痛哀婉的边塞之音;汲汲仕进的功名之思;颂道咏仙的隐逸之志。其艺术风格则呈现出相对的复杂性,与晚唐诸子相比,陈陶的诗通融与反叛并存,呈现出时代的共生性与差异性。陈陶诗集的混杂可能是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之一,但其诗极难甄辨,这使得我们目前仍无法得出肯定一致的结论。现在我们只能根据前代研究者的观点略作论辩,尽力还原陈陶诗风的原貌。下编是对陈陶诗集的注解。由于陈陶的诗集,目前尚未有专门的校注本,本编将以《全唐诗》为底本,参校《文苑英华》、《唐音统签》、《唐百家诗》、《粤东诗海》、《江西诗征》等版本对陈陶诗歌进行详尽的校读,并对诗中的典故、生僻字句进行注解,力求做成一个完善的陶诗校注本。
其他文献
“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以儒学为核心的封建文化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猛烈批判,先进的知识分子同时将目光投向了儿童,发现了儿童的独特性质,改变了封建社会里儿童作为“缩小的人”观
作为一种灵活的用工形式,劳务派遣制度目前在我国得到了广泛运用。但由于起步较晚,加之该制度本身的复杂性,使得在理论构建与制度设计上难免顾此失彼,如被派遣员工工伤保险与
首先分析了超限超载运输产生的原因,超限超载运输造成的危害,论述了当前治理超限超载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行政、技术、法律、经济四个层面上提出了从根本上彻底治理超限超载的措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我国二三线城市数量快速增加,人口及交通压力使其对城轨交通建设产生迫切需求。公共交通出行比、城市规模、经济条件以及交通特征与一线城市的差异要求二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船重千钧,掌舵一人。党的全部历史昭示我们:在我们这样的大党、大国,必须有一个在实践中形成的坚强的中央领导集体,在这个领导集体中必须有一个核心。广大党员干
报纸
“美丽中国”是由经济发展、社会文化及生态环境3个系统耦合组成的人—地关系复杂系统。选取3个子系统层、30个指标层共同构建“美丽中国”建设评价的耦合协调模型。系统的耦
周邦彦在词学史上扮演着承上启下的重要角色。他的创作受到柳永的影响,并形成自己善于勾勒、精巧工丽的典雅词风。他的词在传播的过程中,又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词人。本文通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是组织工程中的“种子细胞”。MSCs的研究,包括最初的分化潜能和近几年热门的旁分泌功能,都有了相当
宋玉在中国文学史上以及辞赋创作史上都造诣颇高,在他的作品中塑造了多种类型的女性形象,其中包括内外兼修的神女、小家碧玉的邻家女、落落大方的采桑女,还有貌恶多子的丑女。宋
在当代文学史上,铁凝是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作家存在的。她从来没有真正成为文坛热点,也没有引起重大的争论,但是铁凝以其独有特色的文学、生活,与生命的认识而坚持着自己的创作,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