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产品作为大众的生活必需品,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必然经历流通过程,农产品的流通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与社会稳定发展紧密相连,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现有的农产品流通体系暴露出了市场供求信息传导不畅导致生产盲目性较大,农产品供给大幅度波动,“买难”、“卖难”现象交替出现;燃油等物流成本高,冷链运输率低,损耗浪费多;各类市场收费名目繁多,层层加价现象严重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制约着农民收入增长、农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为此,财务部、商务部自2011年开始在江苏、浙江等部分省份开展了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2012年山东省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全面开展,莱芜市作为国家级试点市,现已全面开展以三辣一麻”(生姜、白皮蒜、鸡腿葱,花椒)、黑猪为代表的特色优质、安全高效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莱芜是山东省重要的农产区,名优土特产品极为丰富,大力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积极作用十分明显,不仅有利于促进“三农”发展,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而且有利于扩大消费、促进内需、稳定价格,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文章在明确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相关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实证分析等方式深入剖析莱芜市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工作,对菜芜市农产品流通体系的现状和主要做法进行了阐述,重点分析了莱芜市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更多的从公共管理角度,结合莱芜市市情提出加强莱芜市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建议。莱芜市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流通主体不配合;配套资金难落实;优惠政策难争取;项目进展缓慢;流通市场建设改造升级难度大;农产品流通信息化体系作用难发挥。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及流通主体思想观念滞后;政策法规不完善;项目建设涉及各方利益难协调;职能部门职责分工不明晰;专业人才的匮乏;流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等。基于此,为真正建立起完善、高效、畅通、安全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提出通过加强教育引导,提高社会重视程度;完善政策法规,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强化项目管理,形成跟踪服务监管长效机制;明确责任分工,促进部门间协同配合;利用高校平台,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给予意见和建议,希望为下一步莱芜市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