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租房制度是在我国住房商品化发展过程中提出的,是我国保障房体系中较新的成员,也是我国当前保障房体系重点发展的方向之一。2009年,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提出:把发展公共租赁住房作为保障性住房的方式之一,并且加快其建设速度,以应对当时保障房未能涵盖的“夹心层”人群;2010年是公租房发展的关键年,住建部等七部门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并将服务人群定义在新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2011年,住房与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提出,“十二五”时期的保障性住房将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特别是人口净流入量大的大中城市要较大幅度提高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的比重。探讨适合青年群体的公共租赁房空间设计是时代发展的必要,在公租房的发展过程中政府越来越重视对目标对象的细分,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从而使公租房的使用效率达到最大化,同时给目标群体提供更精细化的住房服务。本课题以适合青年群体的公租房为研究对象,对青年群体居住现状进行调研,分析总结其居住行为和心理,对适合该群体的居住空间组成进行探讨。研究从青年群体居住现状出发,了解其面临的迫切问题(物理环境的,例如,面积、通风、采光、日照、配套设施等;社会需求,例如安全感、社交、领域感等),提炼其居住需求(功能空间、居住心理、社交环境);梳理我国公租房发展历程及其理论沿袭的脉络,指出青年群体需求与当今公租房建设形式的不适应之处。通过分析比较国内外现存的实例和对青年居住行为的分析总结,探讨适合青年群体的公租房设计。文章分五个主要部分。第一章主要阐述适合青年群体的公租房设计多样化探讨的几个重要意义,提出解决青年群体住房问题是持续推进城市化进程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探讨适合于青年群体的公租房设计是青年健康发展社会进步的依托;并介绍了适合青年群体的公租房设计的研究的对象、方法和流程。第二章主要是对青年租住现状的调查以及分析调查结果,总结青年群体在租住活动中的特殊需求,指出当前租住空间与青年群体生理和心理上的一些不适应。第三章总结了我国当前的公租房设计形式,整理日本和欧洲保障性出租住宅的发展脉络以及分析了个别典型案例的空间形态并提出优劣对比。第四章主要依据第二章的调查研究结果和第三章中各国保障性出租住宅的分析结果,提出了青年租住住宅设计的指导原则:精致适用的室内空间、促进交往的楼宇内公共空间、适度的非居住功能引入、高密度的节约化设计、集约化的竹能设计等几个方面。第五章为模拟设计,通过设计尝试试图践行第四章所提出的适合青年群体的公租房的设计指导原则,设计不仅从整体上把握了第四章所提出的设计原则,而且做了许多具体的细节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