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简称POF)是女性在40岁之前由于卵巢内卵泡耗竭或医源性损伤等原因导致的卵巢功能衰竭的一种妇科内分泌疾病。它以低雌激素及高促性腺激素为特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闭经,不孕,常伴有烘热汗出、情绪不稳、失眠健忘、白带量少、阴道干涩、生殖器官及第二性征退化等围绝经期症状。目前西医认为该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自身免疫功能异常、遗传因素、染色体异常、代谢异常、医源性因素(药物、放疗、化疗、手术等)及感染性因素等。治疗上,多采用性激素补充疗法(HRT),外源性补充性激素,模拟卵巢的周期性变化给予雌孕激素替代治疗。该疗法虽然能在短期内缓解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但其远期疗效不确定且有较大的副作用。中医在本病的治疗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我们从“女子以血为本”,“精血同源”,“经水出诸肾”,后天之精化生、滋养先天之精的认识出发,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是血虚肾亏,治疗当以养血补肾填髓为原则,自拟“养血补肾方”,在临床治疗上取得一定效果。本研究旨在通过动物实验,探讨养血补肾方对卵巢早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方法:本实验选取60只健康雌性、动情周期规律的SD大鼠,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空白对照组15只,模型组45只。用自身免疫法,经过三次间断性异体卵巢组织液多点注射免疫,建立卵巢功能早衰的大鼠模型,待造模成功2周后,处死空白对照组及模型组大鼠各5只,将模型组剩余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对照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西药组)每组各10只,中药组给予养血补肾方灌胃(高剂量组3ml/250g,每毫升药液含4.5g生药,低剂量组1ml/250g,每毫升药液含4.5g生药),西药组给予雌激素灌胃(2ml/250g,每毫升溶液含己烯雌酚0.17mg),模型组及空白对照组给予正常饮食。分别于造模前后及治疗前后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动情周期、血清性激素(FSHLH E2)水平、卵巢组织学变化。结果:造模前大鼠活动频繁,对刺激反应灵敏,皮毛润泽,动情周期规律一般为4-5天。造模后大鼠活动频度减少,对刺激反应迟缓,皮毛干枯,动情周期紊乱,造模后大鼠血清中的FSH水平明显高于造模前水平(P<0.01),LH水平高于造模前水平(P<0.05),而E2水平则明显低于造模前水平(P<0.01)。光镜下观察大鼠的卵巢组织,造模后大鼠的卵巢体积与造模前相比明显缩小(P<0.01),卵巢组织中生长期卵泡的数量和黄体数量明显减少,闭锁细胞明显增多。经治疗后,中药高剂量组大鼠的血清激素FSH水平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激素LH水平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较有差异(P<0.05), E2水平较模型对照组有所升高(P<0.05);西药组大鼠的血清激素FSH水平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较有差异(P<0.05),血清激素LH水平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较有差异(P<0.05), E 2水平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中药低剂量组大鼠的血清激素FSH水平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较有差异(P<0.05),血清激素LH水平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较无差异(P>0.05), E2水平较模型对照组有所升高(P<0.05)。中药高剂量组大鼠经治疗后其活动频繁,对刺激反应较灵敏,皮毛润泽,动情周期逐渐趋于正常。光镜下观察,中药高剂量组大鼠的卵巢体积增大与模型对照组大鼠的卵巢体积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卵巢组织中的生长期卵泡和黄体数量显著增多,闭锁细胞数量显著减少。中药低剂量组大鼠的卵巢体积也有所增大,与模型对照组大鼠的卵巢体积相比有差异(P<0.05),卵巢组织中的生长期卵泡、黄体、闭锁细胞的情况与模型组比较变化不明显。西药组卵巢体积和卵巢组织细胞的变化介于两者之间。结论:1.模型组大鼠的动情周期紊乱,血清性激素水平及卵巢组织病理学改变等证实卵巢功能降低,自身免疫性卵巢功能衰退的大鼠动物模型成功建立。2.中药治疗组大鼠血清性激素及卵巢组织学改变表明养血补肾方能够促进卵巢早衰大鼠的卵泡生长,激发和改善受损卵巢的内分泌功能。3.通过对三个治疗组的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三组大鼠病情均有好转,其中中药高剂量组的疗效最优,西药组疗效次之。